背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门诊常见病,它主要是由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所致,髓核突出致使神经根被压迫或刺激,从而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腰椎活动受限等,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多采用理疗方式为主,如针灸、按摩、推拿等,这些理疗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腰痛、腰椎受限等症状,但多数治疗不彻底,导致症状反复发作。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在中医古籍文献中,并无与之相对应的病名记载,临床依据其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特征将其归类于中医学“腰痛”“痹症”等范畴,《内经》中记载“腰为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诸病源候论》有言“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其经贯肾络脊,风邪乘虚,卒入肾经,故卒然而患腰痛”;由此可见,腰痛与肾密切相关,腰为肾之府,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藏于骨腔之中,促其生长,肾精充足则髓化生有源,骨质得养,筋骨坚强有力。而现代人由于年龄增大、体质虚弱致使肾气不足,加之过度劳累、房劳过度,进一步损伤肾气,使肾精不足、肾气亏虚,肾精不足则髓化生无源,筋骨失养,逐渐退化,最终发展成腰痛。另外由于长时间居于寒湿之地,或涉水冒雨,或夏季贪凉,致使风、寒、湿等邪气入侵腰府,阻碍气血运行,继而发为腰痛。因此,肾虚为腰痛最基本的病因,风、寒、湿诸邪侵袭腰府为该病诱发病因,治疗当以壮肾强腰为主,祛风、散寒、利湿、活血、通络为辅。
二、中医治疗腰间盘突出症
中医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手段众多,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敷、中药熏洗等。(1)中药内服:中药内服为诸多治疗手段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主要依据患者临床证型,依证定法,方从法出。如针对寒湿腰痛,治宜散寒行湿、温经通络,方用甘姜苓术汤;针对湿热腰痛,治宜清热利湿、舒筋止痛,方用四秒丸;针对瘀血腰痛,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肾阴虚腰痛,治宜养阴益肾、强腰止痛,方用左归丸;肾阳虚腰痛,治宜温肾通络、散寒之痛,方用右归丸。(2)中药外敷:外敷是中医常用外治法之一,通过将中药直接敷于病变部位,使药效直达病变部位,因此,治疗效率更快,治疗疗效更直接。(3)中药熏洗:熏洗法也是中医外治法之一,通过透皮吸收药物有效成分,促进改善患者局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粘连、水肿、充血的肌肉组织得以缓解,从而减轻肌肉炎症反应,缓解患者腰痛、腿痛等症状。
三、如何防护腰椎间盘突出
(1)纠正不良姿势: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弯腰、不要提重物,坐的时间久了可以适当活动一下,腰部要使用适当护具,保护腰部肌肉,防治腰部突然受力。
(2)腰肌肉功能训练:患者可以进行适当腰部肌肉训练,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拱桥支撑法等,肌肉训练要从轻到重,从慢到快,从简单到复杂,幅度阶梯式增加,切忌训练过于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