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帕金森您了解多少?
2024-04-30 11:15:46
作者:赵浚灏
作者单位: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帕金森是一种可怕的神经系统病变疾病,也被称为“不死之癌症”。病人往往会出现不自主的手脚抖动、步态不稳、面部呆板等表现,让人望而生畏。随着我国逐步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帕金森患病率也逐年增高,可即便是帕金森病人本人,也未必完全了解帕金森疾病,下面就让我们揭下帕金森的神秘面具,帮助更多人提高对帕金森的关注度。

什么是帕金森?

帕金森是一种与环境、神经系统老化、遗传因素等密切关联的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疾病,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中,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明显上升。近年来40岁以上中青年早期帕金森病人显著增加,引起了临床的普遍重视。帕金森病程进展缓慢,早期病情不显著,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缓慢、肌强直、步行及平衡障碍、感觉障碍等。

1.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一般为帕金森第一次发病症状,大部分患者都是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手指像进行搓丸动作一样,表现为节律性伸展以及拇指对掌运动。在情绪紧张、静止不动时发生并加重,运动或睡眠后减轻或停止。

2.运动缓慢。在进行日常运动时,动作开始迟缓,执行困难,面部表情呆滞木讷,双眼凝视、眨眼次数变少,表情肌活动僵硬,也就是常说的面具脸。在语言表达时,话语开启延迟,出现构音障碍,语调缓慢低沉,难以完成精细化的手指运动,手部活动。

3.肌强直。在罹患帕金森疾病早期,患者从一侧肢体起,明显感觉肢体灵活度不够,紧张、僵硬感日渐加剧,好像“铅管样”,在日常活动中出现运动障碍。

4.步行及平衡障碍。在执行站立、行走、拐弯等动作姿势时,肢体平衡功能减弱,患者会出现明显延迟感和僵硬感,步行缓慢或者出现小碎步等。

5.感觉障碍。主要包括嗅觉障碍、睡眠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精神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比如肢体疼痛、入睡困难、不宁腿综合征、抑郁、认知障碍、幻觉、痴呆、尿潴留、直立性低血压等。

帕金森能治好吗?

很多人关心在罹患帕金森后能不能彻底治愈。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在不参与任何干预的情况下,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导致病情日渐加重。在目前医疗水平下尚不能实现治愈,但可以通过治疗遏制病情恶化,缓解症状。因此生活中如果出现疑似帕金森症状,一定不要拖延,尽早到正规医院检查,明确疾病诊断,避免耽误早期有效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

1.药物治疗。对于早期患者而言,药物治疗能较好地改善不良症状,控制病情持续发展,减少疾病危害。在疾病初期主要以单一药物治疗为主,也可以根据患者病症,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联合使用两种小剂量药物治疗,将疗效发挥至最优,减少并发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开始采用药物治疗,需坚持长期服药,不能贸然停药或换药,否则会导致病情复发,对健康造成危害。

2.手术治疗。当病情发展到中后期,药物治疗效果会显著下降,导致病情不稳定或异动症,需考虑手术介入治疗,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术等手术改善病情,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除了以上医学治疗方式外,还需辅助营养补充、心理调整、运动康复训练等方式,取得家属的理解支持,树立起战胜帕金森疾病的信心。

生活中如何预防帕金森?

1.生活方式管理。改善居住环境,避免生活在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较多的环境,避免在居室内使用杀虫剂,远离重金属、放射线污染等刺激性环境。养成规律的作息方式,饮食多样化,注意膳食平衡,谨慎使用吩噻嗪类、丁酰苯类易引发帕金森病药物。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原发性疾病。

2.情绪心态管理。抑郁是帕金森的独立危险因素,避免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学会调整心态,保持愉悦的情绪。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