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跌倒会引发哪些并发症?
1.1骨折: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腰椎骨折、腕关节骨折等。
1.2坠积性肺炎:老年人一旦发生骨折,就需要卧床休息,呼吸幅度以及咳嗽的次数都会随之减少,非常容易引发痰液阻塞,导致肺部出现感染情况。
1.3泌尿系统感染:老年人摔伤之后造成骨折就会出现排尿不方便的情况,一些老人怕麻烦别人为了少上厕所,就会减少喝水,这样也会引发尿液浓缩、出现结晶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等。
1.4压力性损伤:这是因为患者需要长期卧床,翻身次数比较少进行引发压力性损伤。
1.5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的患者经常保持一个动作姿势,就会导致全身的血液流通缓慢,进而产生血栓,当活动血栓栓塞肺部时就会形成能够致命的肺栓塞。
2.跌倒和坠床的危险因素
2.1年龄因素:年龄渐长,各项功能退化,出现心肺功能不良、体力衰退等。
2.2疾病因素:比如脑卒中、心脑血管疾病、低血糖反应、体位性低血糖、躁动、癫痫、视力障碍、服用药物产生副作用或酒精中毒等。
2.3环境因素:对于环境不熟悉,地面有积水、床档没有拉起、家具杂乱、厕所滑倒等。
2.4心理因素:老年人怕麻烦别人,很多时候都比较逞强,认为自己不需要帮助,对自身能力认知不足,进而容易摔倒。
2.5衣着因素:患者的衣服不合身,穿戴的鞋子鞋底光滑、鞋带松了、鞋子不合脚等。
2.6药物因素:一些老年人会患有一些基础病,就会经常服用药物,比如降压药,可能会使患者出现降压不良综合征;降糖药,会使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利尿剂,引发电解质混乱等。
2.7护理人员护理不当
很多老年人跌倒、坠床发生在晚上,晚上一些护理人员、家属都在休息,不能及时观测患者的情况,患者就会因为过于沉睡、翻身等坠床。
3.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
3.1全面评估
3.1.1老年人如果因为病症住院,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的评估、预判。
3.1.2医护人员要清楚患者的年龄、神志、既往病史、药物使用、多项检查情况,对患者进行自理能力的评估,进而确定患者是否为高位跌倒、坠床患者。
3.1.3在院内期间,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对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预判、评估,排除一切容易引发跌倒、坠床的因素,尽早做出干预措施。
3.2预防措施
3.2.1警示标识
对于一些存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当反复交代注意事项,放置一些警示标识,时刻提醒患者和家属。对于一些听力障碍的患者,可以进行手语或者书面交代。在公共场所容易跌倒的区域放置标识牌,并告知医护人员和家属,防止患者跌倒。
3.2.2健康宣教
医护人员可以对家属以及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家属以及患者对预防跌倒的意识,明确告知跌倒的危害性,并掌握一定的预防措施。在病区多贴一些预防跌倒的宣传图片,加强患者和家属对跌倒的重视程度,指导患者穿合适的衣物、鞋子。对于服用一些镇静、降压、降糖等药物的患者,告知患者在服药药物之后适当休息之后再缓慢下床,想要翻身、变换体位时,应当缓慢、循序渐进,在走路时站稳再走,缓慢行走,脚踏实地。患者上厕所时要注意卫生间的地面是否湿滑,夜间也尽量使用便器,晚上可留一盏小夜灯。
小结
患者在日常如果突然摔倒尽量不用手腕支撑,不然会引发手臂骨折,没有力气时要及时休息,跌倒后先不要着急起身,先检查身体再慢慢起身,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老年人摔倒不是小事情,一定要加强注意,及时去医院检查,以免因为救治不及时耽误病情,引发更多危险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