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搜寻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福尔摩斯——核素全身骨显像
2024-04-30 17:28:12
作者:张王峰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核医学科

恶性肿瘤,俗称癌症,通常是由于人们机体受到了环境中的化学、物理、病毒等致癌物质的影响,加之自身遗传、内分泌、性别、年龄等因素的作用,引发了一系列的基因异常改变,进而出现细胞恶性增生引发的,有一定的侵袭性和转移性。部分高危人群如果具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恶性肿瘤相关疾病的人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就会较高,尤其年龄段在40岁以上就要更加小心了。大家都知道,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世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148.82人/10万人,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211.78人/10万人,且城市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人口,其中男性病人占多数。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占比前5位为:肺癌(28.41%)、肝癌(17.33%)、胃癌(15.52%)、食管癌(10.39%)、结直肠癌(6.58%);女性恶性肿瘤占比前5位为:肺癌(23.32%)、胃癌(11.77%)、肝癌(10.98%)、结直肠癌(8.30%)、乳腺癌(7.26%)。

恶性肿瘤病人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等,必要时也会结合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选择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在肿瘤早期,病人没有出现转移,一般多选择外科手术治疗等积极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一般较好;而在肿瘤晚期,病人出现了转移,尤其是肿瘤骨转移,大多就会选择保守姑息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为主,避免出现“人财两空”的局面。

为什么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搜寻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福尔摩斯?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不仅能显示骨骼的形态,同时也能反映骨骼和病变部位的血流、代谢情况,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独到的优势,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检测,通常比放射科的X射线平片、CT检查早3~6个月发现异常,堪称诊断肿瘤骨转移的金标准,搜寻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福尔摩斯。

骨组织由有机物、无机盐和水等化学成分组成。有机物包括骨细胞、细胞间质和胶原纤维等。无机物由占骨骼组织干重2/3的矿物质组成,其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晶体[Ca10(PO4)6(OH)2],其表面积相当大,全身骨骼就像一个巨大的离子交换柱,通过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两种方式从体液中获得磷酸盐和其他元素来完成骨的代谢更新。利用骨的这一特征,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定骨显像剂,经静脉注射后,随血流到达全身骨骼,与骨的主要无机盐成分羟基磷灰石晶体发生离子交换、化学吸附以及与骨组织中有机成分相结合而沉积入骨组织内,利用放射性核素显像仪器探测放射性核素显像剂在骨骼内的分布情况而形成全身骨骼的影像。骨骼部位显像剂吸取量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流经骨骼的血流量;无机盐代谢更新速度;成骨细胞活跃的程度。

容易出现肿瘤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有三个,分别为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骨转移常通过直接扩散、淋巴转移、血行转移三种途径到达骨骼。肺癌骨转移以肋骨、胸椎为最多,其次为骨盆、腰椎。这也很好理解,肋骨、胸椎都紧邻人的肺脏。无论男女都有肺脏,因而,男女都可出现肺癌骨转移。乳腺癌骨转移以肋骨转移灶最多,其次为胸骨、腰椎、骨盆。这个同样可以理解,肋骨、胸骨等同样都紧邻人的乳腺。乳腺癌骨转移多见于女性病人,男性病人偶见,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男性乳腺虽然较小,但还是有的。套用一句大家熟知的说法:不能把豆包不当干粮、不能把村长不当干部、旺仔馒头虽小,也是馒头。前列腺癌的转移途径为经淋巴系统转移到周围淋巴结,经血行转移到骨骼。前列腺癌骨转移以骨盆、腰椎、股骨上端的转移最常见,这个也同样可以理解。由于前列腺为男性独有的人体器官,前列腺癌骨转移仅见于男性病人。

对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三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好发部位进行概括,大致为肋骨、胸骨、胸椎、腰椎、骨盆、股骨上端等,其中胸椎、腰椎是脊柱的一部分,脊柱就像一条杆杆,肋骨、胸骨为胸廓的组成部分,就像一个圈圈,骨盆、股骨上端就像另一个圈圈。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好发部位可以通俗概括为:一个杆杆挑两个圈圈。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