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概要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会直接损害糖尿病患者眼睛健康,使之黄斑区域变得肿胀,继而造成视力模糊;简单来讲,该病最明显的特征,即其会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出现微血管瘤、渗漏、黄斑区渗出等征象;而黄斑区域就是视网膜中负责中心视力的区域,黄斑水肿会损害视网膜组织的损害和视觉功能的丧失,随时间推移,患者会出现视觉模糊、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等症状,严重影响自身生活质量。
2. 抗VEGF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DME的发病机制中作用明显,比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过程,由于缺氧及相关细胞因子的释放促使血管生成不断递增,从而致使黄斑区的血管通透性升高,最终就会造成黄斑水肿。
VEGF作为促进新血管生成以及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关键因子,会加重DME患者的眼部症状。而从现代临床医学角度出发,抗VEGF类药物,就是通过抑制VEGF的活性,来阻断其与受体的结合,达到抑制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目的。通俗来讲,这类药物旨在抑制新血管形成和减少血管通透性,来达到减轻患者黄斑水肿症状,改善其视力水平的目的,所以抗VEGF类药物,对于阻止或减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有一定积极作用。
3.常见的抗VEGF类药物
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在抗VEGF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有单抗类药物(贝伐单抗,雷珠单抗),融合蛋白类药物(康柏西普,阿柏西普),地塞米松缓释剂(傲迪适),双抗类药物(法瑞西单抗)等多种抗VEGF药物。医生通过对患者自身情况做综合评估,合理为患者选择这些药物,便可阻断VEGF的生物学效应,起到减轻DME患者的症状并改善视力的效果。用大众可以理解的话来讲,抗VEGF类药物就像“关闭水管阀门”一样,它们可以阻止VEGF对人体眼部的侵害,减少眼睛中的血管生长和泄漏,以此缓解黄斑水肿症状,改善视力,切实提高DME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抗VEGF类药物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
3.1 视力改善
抗VEGF类药物在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方面,大量相关专业医学文献研究表明,接受抗VEGF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自身视力会得到明显改善,很多患者在治疗后都能感受到视力有明显提升,有些甚至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
3.2黄斑水肿改善
抗VEGF类药物可减轻黄斑水肿的程度,使眼睛的结构恢复正常,一些最新的研究表明,抗VEGF类治疗能够显著减少患者黄斑区域的水肿,而通过减轻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还有助于维持患者眼睛的健康状态,减缓疾病的进展。
3.3疗效持续性
且抗VEGF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持久性较为突出,用药后往往可在数月内持续有效。但与此同时,患者也必须谨遵医嘱的定期接受治疗,以保持治疗效果,但一般情况下,治疗的频率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少。
3.4病情进展延缓
抗VEGF类药物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能够延缓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进展,从而起到保护患者视力和眼睛健康的效果。其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黄斑水肿的形成,便可达到控制病情,减少患者视力损失的目的。
3.5抗VEGF治疗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抗VEGF治疗需要持续进行,且需患者定期治疗;这也意味着患者必须经常就诊,接受频繁的治疗,患者所付出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难以预控。加之抗VEGF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虽然已经得到验证,但由于个体差异、药物机制等因素客观存在,部分患者还是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综上所述,目前抗VEGF类药物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最为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但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定期进行治疗并注意不良反应,及时就医同时注重有效管理,是自己得以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