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孕妈妈要了解的新生儿溶血病
2024-04-30 15:20:18
作者:吴芳
作者单位:达州市中心医院
大多数孕妈妈都听说过新生儿溶血病,说的是爸爸和妈妈的血型不同引起,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现在来说一说。

出生后的新生儿可能发生皮肤和巩膜(眼睛)会黄染的现象,医学上把这一现象称为黄疸,是因为血液中的胆红素增高引起的黄染。根据黄疸出现的时机我们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父母不必担心,无需特殊处理,宝宝就会恢复健康。但病理性的黄疸我们就要引起重视。这种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新生儿溶血病了。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胎儿从父亲方面继承来的一些母亲所缺乏的红细胞抗原,即母婴血型不合。这种胎儿红细胞对母亲来说是一种异体抗原,当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后,可以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免疫性抗体。这些抗体分子量比较小,又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抗原发生反应,从而使胎儿红细胞遭到破坏,出现胎儿或者新生儿黄疸、贫血、水肿、肝脾肿大,重度患儿可以出现神经组织的永久性损伤,造成智力、运动等方面的障碍,甚至造成死亡。

母婴ABO血型不合,是最常见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原因,在我国该系统抗体引起的溶血病是所有血型系统中最多的,约占85.3%。ABO新生儿溶血病常见于O型母亲孕产的A型或B型新生儿。母亲的ABO免疫抗体既可来自不同血型红细胞抗原的刺激(如输血、怀孕、分娩等),也可来自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如预防接种、某些食物或细菌的刺激等),所以ABO新生儿溶血病可发生在第1胎。新生儿ABO血型抗原较成人弱,红细胞上结合抗体的位点较少。胎儿血浆中有可溶性的A或B物质,可以部分中和来自于母体中的抗体,从而保护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不被破坏。ABO新生儿溶血在发病机制上,以血管内溶血为主,补体系统是参与血管内溶血的重要成分。因胎儿新生儿肝脏发育不全,合成补体的总量或某些组分较少,胎儿血浆中缺乏补体,当血管内溶血发生时,补体系统中的某些组分可被迅速消耗殆尽,从而补体活化链条被切断,红细胞破坏速度出现同步减缓的现象,故综上原因使ABO新生儿溶血病病情较轻。预后较好,大多数光疗即可,极少数病情严重的可通过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和换血治疗。

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仅次于ABO溶血病,约占14.3%,发病早、进展快,病情严重,所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Rh抗体只能由人类红细胞Rh抗原刺激产生,很少发生在第1胎,患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严重者可在胎儿早期出现自然流产或中晚期胎儿死亡。Kell,Duffy,Kidd和 MNSs血型系统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约占0.1%。

实验室要检测夫妇ABO、Rh(D)血型。孕妇是O型,配偶是A型或B型,要检测孕妈妈相应的lgG抗-A(B)效价。一般认为,孕妇血清中lgG抗-A或抗-B效价达到64时,则有发病的可能,如果其水平持续性升高,应及时采取临床干预措施。还要检测孕妇ABO以外的抗体,即筛查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新生儿溶血病。筛查阳性者要做抗体特异性鉴定和效价测定。若孕妈妈产生了Rh血型系统的D抗体可导致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当抗-D效价大于16时,需仔细监控胎儿健康。输血科实验室通常使用溶血三项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及放散试验)对新生儿溶血病进行检测。如放散试验阳性,可直接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

当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时可通过光照治疗、药物治疗、换血疗法等降低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换血疗法换出新生儿血液中的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纠正贫血,改善携氧,防止心衰,换出大量的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患儿症状很快就会得到改善。当发生ABO新生儿溶血病时:用O型红细胞加AB型血浆。Rh溶血:选择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婴儿进行换血。Rh合并ABO溶血:用Rh血型同母亲的新鲜O型细胞加AB血浆。

对孕妈妈是O型、丈夫为非O型,以及孕妈妈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情况需要在医院建卡,定期检测随访是非常必要的检查。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