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心肌梗死的急救与预防
2024-04-19 16:07:39
作者:卢倩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人民医院

心肌梗死,又称心肌梗塞,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这种病症往往起病急骤,病情严重,若不及时进行急救,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受到威胁。因此,了解心肌梗死的急救与预防措施,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心肌梗死的急救

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包括胸痛(可能感觉像重压或紧缩)、呼吸困难、冷汗、恶心、呕吐、晕厥、严重的疲劳、上腹部或背部疼痛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采取行动。

心肌梗死的急救需要迅速、准确地进行,以下是急救步骤的详细解析: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一旦发现心肌梗死的症状,如突然出现的胸痛、胸闷、气短、心慌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患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等待救护车的到来。在等待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减轻心脏的负担。同时,帮助患者解开衣领、腰带等束缚物,确保呼吸畅通。

2.给予吸氧: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给予患者吸氧,以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缓解缺氧症状,减轻心脏负担。

3.服用急救药物: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如患者随身携带有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等),可根据医嘱适量服用,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但需注意,药物的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肌梗死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以免发生窒息。

心肌梗死的预防

1.改变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心肌梗死至关重要。应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同时,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2.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是导致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应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使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3.合理饮食。饮食对于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应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同时,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4.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发现潜在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检查等方式,可以及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保持良好心态。心理因素对于心血管健康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中。如有需要,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缓解心理压力。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急救与预防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及时、准确的急救和科学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心梗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我们相信心肌梗死的防治工作将取得更大的成果。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