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心肌梗死可防可治不可怕
2024-04-19 16:08:34
作者:辛勤
作者单位:山东省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 急诊科

心肌梗死(AMI)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重症,致命、致残率均高。发生机制是因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继而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使冠脉某支完全闭塞,血流中断,发生该支严重缺血导致心肌坏死。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高,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心肌梗死是一种危重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对老年人生命具有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严加防范,应科普健康知识,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使居民能正确识别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状,以正确预防和配合规范治疗,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心肌梗死的症状

1.多数病人突然出现胸闷痛,不同于一般心绞痛,时间超过20分钟,达数小时。疼痛程度重。病人不安、出汗、有濒死感、恶心、呕吐。休息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特别是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有过脑血管病的病人,急性心梗时也可以不觉得胸闷痛,而以呼吸困难起病,亦可因心律失常(如下壁梗塞急性期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致晕厥)起病;亦可因胃肠道刺激、上腹部不适、疼痛,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中老年病人剧烈胸闷痛、严重呼吸困难、晕厥立即呼叫120车救护或立即送医院。

2.有一种AMI,称为“无症状AMI”,又称“无痛性AMI”,患者发作时或者发作前,可能没有心绞痛的典型症状,如剧烈心痛、不敢活动、大汗淋漓等,或仅有轻微胸闷,甚至平时从无心脏病史。无症状AMI一旦发作,后果便可能十分严重,甚至可能引发猝死。无痛性AMI更加险恶,更加隐蔽,却又容易被忽略,值得关注。

心肌梗死的防止与控制

1.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高血压可加重心脏负担,损伤血管内膜;高血脂和高血糖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2.避免各种诱发冠心病加重的因素,如情绪激动、忌暴怒、惊恐、劳累、饱餐。

3.控制饮食。饮食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不要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的饮料;保持大便通畅。

4.戒烟少酒。吸烟是造成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少量饮啤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但不能喝烈性酒。

5.控制体重,体重过胖的患者一定坚持锻炼。根据自己的情况循序渐进,不宜做剧烈活动,以不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为原则。

6.要长期规范的服用冠心病的治疗药物,出院患者按医嘱用药,服完后自觉很好,勿擅自停用阿司匹林、B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调脂药。是否该停药或有副作用时,要听从医嘱,定期复查。

心肌梗死的治疗与康复

AMI的治疗与康复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和专业指导过程。检查与治疗应同时进行,果断采取溶栓或介入治疗,在密切监测心律、心率、心功能情况下给抗缺血、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治疗。早期应用ACEl、B受体阻滞剂,经循证医学证实能改善预后。目前主张早期活动早活动、早下床,按个体情况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绝对卧床1天-床上洗漱-床上活动中小关节-,活动大关节-,下床大小便-扶床而行-走廊行走-上下一层楼。无并发症者1~2周完成上述活动;如果活动时心率大于170-年龄(如70岁时大于lOO次/分),血压下降,或出现心律失常、心电图ST段下移.或有心绞痛,则减少活动量。患者病情缓解后认真执行二级预防措施及服药。

结束语

AMI是全球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我国AMI的临床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正确认识心肌梗死,我们可以摆脱对它的恐惧。AMI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了解其原因、高风险人群,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发生风险,强调规范治疗和坚持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康复的护理和生活建议,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少对AMI的恐惧。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