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心心脏中的“章鱼陷阱”
2024-04-19 14:56:11
作者:黄粉环
作者单位: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百东院区 心血管内科

心碎综合征(Tako-Tsubo综合征/TTS)是由心理或生理应激导致的急性心衰,与冠脉阻塞无关。情绪激动或伤感可引发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应激反应,严重时会导致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得名“心碎”综合征。

“心碎”常见的诱因

JACC最新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更易因心碎综合征导致心源性休克和死亡。请多关心身边情绪化的人。

1.情感应激:这一触发因素既往已经被广泛接受,心理触发因素代表一系列的情感创伤,包括悲 伤、人际关系冲突、恐惧和恐慌、愤怒、焦虑、财务或就业问题、身处困境。地震等自然灾害也与 Takotsubo综合征事件的增加有关。然而,情感的触发因素并不总是消极的事件,有些积极的情感事件(例如惊喜的生日聚会、赢得头奖和积极的工作面试)也可以引发Takotsubo综合征。

2.躯体应激:躯体应激源可能与体力活动(如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躯体疾病状态(如急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胰腺炎、胆囊炎、气胸、外伤、脓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包括化疗和放疗,妊娠、剖宫产、雷击、溺水、低温、可卡因、酒精或鸦片戒断、一氧化碳中毒等)有关。

儿茶酚胺和拟交感神经药物等外源性药物也可作为Takotsubo综合征的触发剂,例如在多巴酚丁胺应激试验、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进行电生理试验、应用β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 病等过程中,均可以诱发Takotsubo综合征。

3.急性冠状动脉阻塞也可能成为Takotsubo综合征的触发因素。神经系统状况(例如卒中、头部外伤、偏头痛、脑出血或癫痫等)也是Takotsubo综合征急性发作的重要触发因素。与嗜铬细胞瘤相关的内源 性儿茶酚胺的溢出也是一个明显的躯体触发因素。

心碎综合征临床表现

1.Takotsubo 心肌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胸痛(75.9%),其次为呼吸困难(46.9%),因而单从症状上,很难对 Takotsubo 心肌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进行鉴别。

2.也有腹痛、呕吐、晕厥等,严重者可以以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心脏骤停等为首发表现,如低血压、精神状态异常、肢体发冷、少尿或呼吸窘迫。

3.少见的症状包括晕厥、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恶性心律失常和肺水肿等。发热、咳嗽、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也不少见。Takotsubo 心肌病有复发可能,有报道称 4 年内复发可能性最高,在 10% 左右。

治疗原则

1.非药物治疗—对于有心理疾病的患者,给予心理行为治疗,如松弛训练、行为矫正、音乐治疗及生物反馈等治疗。

2.药物治疗

急性处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静脉扩张剂治疗。

慢性处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3至6个月,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如果心室内有血栓,需要3个月的抗凝治疗

“心碎”可防可治

心碎综合征不同于其他心脏病,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随着时间的流逝,情感的平复,一般不会留有严重的后遗症,所以大家也不用太过担心“心碎”。

1.正视负面情绪

学会自我控制及调整情绪,直视问题,将负面情绪向正面转化,及时化解不良情绪。积极主动寻找负性情绪发生背后的真正原因,学习如何避免再次发生,而不是给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合适的说得通的解释理由,被这种“合理化”阻碍及时处理负性情绪。

2.倾诉宣泄

如果遇到伤心事时,找一个能客观看待问题的朋友来倾诉,同时避免无休止的诉说,不要让自己停留在负面情绪里的时间过长。如果十分痛苦,最好要哭出来。这样可以去除体内因压力痛苦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可能会得到有效释放。即便是男人,也有哭的权利,毕竟男人哭吧不是罪,不哭身体要受罪。

3.运动

运动会让人振奋,可以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舒缓情绪。可以选择跑步、游泳等,在排汗的同时排遣内心的抑郁。

4.转移注意力

不要放任自己沉浸在哀伤情绪中,让自己过得忙碌而充实,来冲淡内心的哀愁。

人生不得志十有八九,无论发生什么,希望我们每一个都可以享受独一无二的生命旅程,可以心动,但永远不会“心碎”。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