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肠胀气的原因
1、哭闹:小儿在哭闹时就会引起许多空气进入到腹部当中,引起肠胀气。
2、饮食因素:如果小儿通过配方奶粉喂养,在使用奶瓶的过程中,由于姿势不当,很容易造成空气吸入肚子里,从而造成肠胀气。
3、疾病因素:(1)消化不良:脾胃消化不良一般是由于脾胃的运化功能受损,脾气升清、胃气降浊的功能不全而导致。当宝宝消化不良或便秘时,肠道里堆积的粪便会促使产气的细菌增加,产生大量的气体。如果小儿对乳糖不耐受或者暴饮暴食,一次性摄入的食物过多,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而发生肠胀气。(2)胃肠炎:如果小儿不小心摄入了细菌或病毒感染的食物,引起胃肠炎,其典型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胀,所以发生小儿肠胀气的情况。(3)细菌感染:当感染沙门氏杆菌,胃部与肠内细菌会产生气体,也会引起肠胀气,除了这一症状,还会伴随着拉肚子、呕吐等症状,甚至会出现血便,此时就要及时就医。
4、气候变化:气温变化比较大,或者为过敏体质的儿童,容易流鼻涕、感冒等,当出现鼻塞、鼻涕倒流等情况,儿童就需要用嘴巴呼吸空气,由于嘴巴没有过滤系统,吸入大量空气就会引起肠胀气。
二、小儿肠胀气后有什么症状?
1、不断哭泣:若宝宝饮食不当、胃肠道疾病、消化能力减弱易引起肠胀气,宝宝会哭闹。
2、睡觉不安稳:因肠胃不舒服,宝宝睡觉不安稳,喜欢蹬腿,还会偶尔哭泣。可进行脐周按摩。
3、呕吐:当病情发作时少数宝宝会出现呕吐的症状,可以用温水漱口,减少食物摄入量,也可服用益生菌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来治疗。
4、腹部变硬:出现肠胀气时宝宝腹部会变硬,可用手按摩宝宝腹部,可缓解不适感。
5、脸部潮红或变白:当腹部疼痛时宝宝脸色潮红或变白,可通过热敷来缓解。
6、打嗝:因胃肠蠕动减慢,肠道产气后不易排出,引起打嗝,可喝温水来缓解。
三、小儿肠胀气应该要怎么办?
1、喂奶之后及时拍嗝,让小儿将气体嗝出:将宝宝放在膝盖上,双手支撑宝宝头部与后背,轻轻为宝宝拍打后背;也可以将宝宝放在大腿上成俯卧位,而后轻轻拍打婴儿的后背;抱起婴儿,让婴儿头部位于妈妈肩膀上,轻轻拍打后背。
2、喂奶1~2小时之后让宝宝进行排气操,每天2~3次: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轻抚,一圈为一个回合,需要进行4~8回合;或者双手交替向下抚摩宝宝的胃部,以8拍为1组,进行2组;也可以让宝宝双腿类似蹬车交替往腹部蜷缩,8拍为1组,做1组。
3、小儿推拿:(1)揉天枢穴: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两寸。找准位置后,用食指和中指同时按揉两侧的天枢穴3-5分钟。(2)揉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脐上四寸。找准位置后,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同时按揉中脘穴3-5分钟。(3)摩腹:较小的宝宝可以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沿顺时针方向按揉脐周;较大的孩子可以用手掌的大鱼际、小鱼际和掌根部位来按揉,一般按揉3-5分钟。
4、注意饮食:在宝宝饮食之后可以适当对宝宝的腹部按摩或采取热敷,有利于促进肠胃蠕动,来缓解肠胀气的症状,且要注意吃奶过程中,尽量减少空气的吸入。调整饮食结构,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且在吃完奶后,适当的对腹部按摩,或者将小儿竖着抱起,用手轻拍小儿的背部来促使打嗝,有利于帮助消化,缓解肠胀气症状。对于症状较为严重者,可遵医嘱口服益生菌进行调理,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小儿肠胀气是比较常见的病症,病症发生后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因此需要寻找病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肠胀气,主要通过按摩、推拿、饮食调整等方式进行,必要情况下也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