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如何看懂精液常规报告
2024-05-10 09:01:55
作者:谢丽清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生殖医学科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环境污染加重、饮食结构变化以及生育观念转变等,不孕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不孕症除了女性因素,也有男性因素造成。精液项目的检测是检查男性不育症原因及疗效观察的主要手段之一。而精液常规检查更是临床评价男性生育力最基本、最直接、最重要的检测项目。但是很多人对于报告里的各种参数,看起来一头雾水。今天我们捋一捋,思路就清晰了。

标本采集

1.禁欲天数。采样前2~7天应严格禁欲(无性交、无手淫、无遗精)。这是因为少于48小时采集的精液,因相距时间太短,精液中精子的数量可能偏少,容易造成少精症的假象。如果超过7天,精子的活率和活力都有所下降,也可造成弱精子症的假象。如需多次采集,每次禁欲天数应尽可能保持一致。

2.采精方式。手淫法。不宜用普通的乳胶避孕套来采集标本,因为它含有损害精子活力的物质。

3.使用实验室专用的无菌精液采集杯收集精液。

4.标本的完整性。应将一次射精精液全部送检。射精时,射出的初始部分精液主要是富含精子的前列腺液,而后面部分的精液则主要是精囊液,因此如果射精时丢失了富含精子的初始部分,对精液检测结果的影响将远远大于丢失最后的部分。

初步肉眼观察

1.精液液化时间。精液射到收集容器后很快呈典型的半固体凝胶的团块。通常在室温15分钟内精液标本能完全液化,很少超过60分钟或更长时间。如果超过1小时精液未液化,精子则会自由活动受限,会影响受孕。

2.黏稠度。精液液化后,通过轻轻地将精液吸入一支广口径(直径约1.5mm)一次性的塑料吸液管,评估标本的黏稠度,使精液借助重力滴下,观察任何拉丝的长度。正常精液形成不连续的小滴从吸液管口滴下。如果黏稠度异常,液滴会形成超过2厘米的拉丝。高粘稠度会干扰精子活力、精子深度、精子表面抗体和生化标志物的检测。

3.精液外观。正常液化的精液标本呈现均质性、灰白色的外观。如果精子浓度非常低,精液可显得透明。

4.精液的体积。精液体积参考下限是1.5ml。减少可能为射精管阻塞或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以及精囊腺发育不良等。

5.精液PH值:PH≥7.2。PH<7.0且伴随体积减少和精子数量减少,可能存在射精管阻塞或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以及精囊腺发育不良等。

显微镜检查

1.精子浓度。精子浓度的参考值下限为15×106/ml。

2.精子总数。精子总数的参考值下限为39×106/每次射精。精子浓度乘以精液体积可以得出精子总数。用于评价睾丸产生精子的能力和男性输精管道的通畅性。

3.精子活力。精子活力分为前向运动(PR)、非前向运动(NP)、不运动(IM)三个等级。前向精子(PR)的参考下限是32%。精子总活力(PR+NP)的参考下限是40%。

4.精子存活率。精子存活率(膜完整的精子)参考下限是58%。精子存活率通过检测精子膜的完整性来评价。精子的存活率并不等于精子的活动率,有些精子不动但仍然存活。一般提示精子的尾部有缺陷,其自身的遗传物质可能并没有变化,这部分精子还是可以用在单精子卵细胞注射的。目前导致精子存活率低的病因还不明确,可能和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异常、免疫异常、营养物质缺乏、不良生活习惯或不良工作环境有关。

5.精液白细胞。正常白细胞<1×106/ml。精液中白细胞数目过高(白细胞精子症、脓精子症)可能伴有感染和精子质量差。

结语

当发现自己某一份精液检查报告有异常时,请不要太紧张。一次精液标本的评估不能马上确定一位男性精液质量的,通常需要检测2~3次,综合来分析判断的。还有我们应该重视标本的采集,里面的每一项内容都会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只有一份合格标本才能展现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使检测结果提供有效且有用的信息。

备孕是两个人的事情。有生育需求的男性朋友,应该行动起来,积极检查,了解自身的情况。除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饮食,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并保持心情的愉悦等。“好孕”自然就会来的了。

注:文中提到的各个指标,都是以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作为参考,具体可参考各自实验室。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