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海姆立克法:救命一招你学会了吗?
2024-05-14 14:24:49
作者:吴炫英
作者单位:贵港市人民医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意外总是难以预测。当有人因为气道异物梗阻而面临生命危险时,你是否知道应该如何进行急救?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被称为“生命的拥抱”的海姆立克法,这是一种能够挽救生命的急救技能。

一、了解海姆立克法

海姆立克法,又称为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方法。它是由美国医生海姆立克发明并推广的,因此在全球范围内都被广泛认可和使用。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冲击膈肌下方的软组织,向上施加压力,使两肺下部受到压迫。利用肺部残留的气体形成一股气流,直接将气道中的异物冲出,从而恢复气道的通畅,避免窒息的风险。

二、异物卡喉的危险性

异物卡喉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它可能导致呼吸道受阻,使得受害者无法呼吸。当异物完全或部分阻塞气道时,人体无法吸入足够的氧气,很快就会出现窒息的症状。这种情况在儿童中尤为常见,因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往往使他们将各种小物件放入口中。但成人也并非完全安全,特别是在进食时说话或大笑,也可能导致食物误入气道。

窒息的严重性不言而喻,几分钟的缺氧就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死亡。因此,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三、海姆立克法的操作步骤

海姆立克法是一种紧急处理气道异物梗阻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根据被救者的年龄和体型有所不同。以下将详细介绍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海姆立克法操作步骤。

1. 成人及青少年:

(1)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绕其腰部。

(2)一手握拳,拇指朝向患者腹部,位于肚脐上方两指处。

(3)另一手抓住握拳的手,向上快速按压患者的腹部。

(4)反复进行该动作,直到异物排出。

2. 儿童(1岁至青春期前):

(1)让孩子前倾,弯腰低头。

(2)施救者在其身后蹲下或单膝跪地,用一手或双手环绕孩子的腰部。

(3)使用与成人相似的手法,但力度要适中,避免伤害孩子的内脏。

(4)反复进行腹部按压,直到异物排出。

3. 婴儿(1岁以下):

(1)将婴儿面朝下放在你的前臂上,用手托住婴儿的头部和下颌。

(2)用你的大腿作为支撑,保持婴儿的头部低于身体其他部位。用你的掌根在婴儿背部肩胛之间用力拍击5次。

(3)如果异物未排出,将婴儿全身翻转过来,在你的前臂上仰卧,头部仍应略低于身体其他部位。用两根手指在婴儿胸骨下半部分快速按压5次。

(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异物排出。

4. 自救方法:

如果自己发生气道异物梗阻且周围无人帮助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自救:

(1)寻找一个固定的水平物体,如椅背、桌子边缘或栏杆。

(2)将上腹部抵压在物体上,快速向上冲击。

(3)反复进行该动作,直到异物排出。

在进行海姆立克法时,请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如有必要,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就诊。

请注意,对于心脏骤停或无法咳嗽、说话或呼吸的严重气道梗阻患者,应先进行心肺复苏(CPR),同时尽快呼叫专业医疗救助。此外,海姆立克法不适用于孕妇、术后康复者或其他特殊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应寻求专业医疗建议。

四、海姆立克法的注意事项

在实施海姆立克法时,有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牢记:

1. 注意环境安全:在进行急救前,要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观察是否有高温、火灾或有毒气体泄漏等危险因素存在。只有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急救操作。

2.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在实施海姆立克法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判断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意识状态对于正确进行急救至关重要。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受阻或意识模糊等严重情况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掌握正确的方法和位置:为了提高急救效果并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在实施海姆立克法时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和位置。施救者应站在被救者背后并选择合适的体位进行操作;同时要注意冲击的力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关键因素以确保急救的有效性。  

4. 特殊情况的考虑: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鱼刺卡喉),海姆立克法可能并不适用或存在潜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该方法,并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海姆立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在关键时刻能够挽救生命。因此,我们呼吁大家积极学习和掌握这一急救技能并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构建更安全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