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人服用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①心血管系统:心脏负担加重,使心肌缺血、心率加快、心律失常,导致冠心病。老年人心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清除能力减弱,药物的毒性反应也相对增加。②消化系统: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胃痛、胃溃疡等。还可引起消化道出血。③神经系统:易出现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头痛等症状,多为暂时性。④内分泌系统:老年妇女易患乳腺癌,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⑤泌尿系统:容易发生肾功能不全而出现少尿或无尿,还可引起血尿。⑥血液系统:可使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等。老年人易发生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⑦代谢与内分泌系统:可引起糖代谢紊乱,引发糖尿病等;引起血糖升高,出现高血糖症候群;引起骨质疏松、关节疼痛等症状;引起肝功能损害。此外,某些药物还可增加老年人发生癌症的危险性。
二、老年人用药过程中常见的误区
①经常换药品种。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用药种类多,常因不了解病情和药物的性质而盲目用药,从而产生抗药性,反而会导致药效降低。②用药剂量过大。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因此对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要严格控制用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③不注意给药时间。有些老年人因病急乱投医,盲目用药,造成不良后果。如服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后却出现心慌、气短、出冷汗等低血压症状,可能是药物过量引起的低血压反应。④随意加大剂量。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服用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如果联合应用几种药物,要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用药疗程。⑤滥用保健品。有些老年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擅自服用一些没有明确适应症和疗效的保健品,从而给健康带来危害。⑥服药时间不合理。有的老年人因怕麻烦或为了所谓的方便、省钱,而在空腹时服药、服药后饮水或饮料等;还有的老年人习惯于睡前服药,殊不知睡前服用药物易增加药物对胃粘膜的刺激;还有的老年人因服药后觉得口渴而多饮浓茶等饮料,这样做可能会使药效降低。
三、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
①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正确诊断疾病,了解疾病的程度和性质,明确药物治疗目的,合理选择药物和确定用药方案。②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应充分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等因素。③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年龄、体重、体质以及药物的性质和剂型等选择剂量和给药途径。④应注意用药时间和疗程,疗程过长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⑤治疗疾病时,应尽量使用有效、安全且副作用少的药物。⑥调整剂量时应注意调整给药次数,防止和延缓不良反应发生。⑦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如口服给药要注意溶解性、服用方便等。
四、结语
在当前中国社会日趋老龄化的背景下,中国老年人群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老年人群的药物使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对老年人群进行科学的指导,不仅是我们每个药剂师的工作重点,也是我们未来研究的重点,因此在老年患者中,正确、安全地使用药物,对于其病情的控制与恢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老年朋友们可以提升自己对安全用药的认识,并且还可以掌握科学的用药原则,从而防止出现一些使用药物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