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糖尿病的中医科普知识
2024-05-14 10:18:02
作者:李娇
作者单位:北京上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病后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血糖实际上就是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这也是我们身体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此外,糖尿病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下,从以胰岛素作用不足(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到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的代谢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糖尿病在中医中被称为消渴。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素体禀赋不足、饮食失常、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阴精亏虚,五脏失养,若调养摄入不适,则会出现精液亏竭,最终引发消渴。长期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厚腻之物,或长期饮酒,则容易出现内热,热盛伤阴,阴虚燥热则可发为消渴。长期精神紧张,各种精神活动过度,出现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灼肺阴,中伤胃液,下竭肾精,发为消渴。长时间坐着缺乏活动,导致脾气呆滞,运化失常,脾胃虚弱,脾无法正常散精,精微物质不能正常转化,形成湿、痰、浊、膏,日久化热,引发消渴。

中医病机

阴虚燥热、肝肾阴虚、气阴两虚等是糖尿病的病理机制。阴虚燥热是由于先天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导致机体阴液耗损,阴虚则阳亢,阳亢则化热生火,燥热内生,燥热进一步耗伤阴液,脏腑组织失于濡养,引发一系列症状。脾虚、肾虚、痰湿亦与糖尿病有着密切关系,针对不同证候,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会采用不同的方法。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采用益气养阴、清热润燥、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调节身体内分泌和代谢水平,改善患者的症状。

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核心在于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以改善机体内部环境,达到降低血糖、缓解症状的目的。在中药的选择上,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以及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党参等补气药,它们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黄连、黄柏等清热药,能够清除体内的热邪,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口渴、多尿等症状;知母、生地黄等滋阴药,则能够滋养阴液,缓解糖尿病患者的阴虚症状。此外,枸杞子、石斛等中药也常被用于治疗糖尿病。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代谢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同时,这些中药还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减轻并发症的发生。中药治疗糖尿病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并定期进行复查和调整用药方案。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配合中药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糖尿病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身体气血平衡,改善胰岛素分泌和利用,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缓解症状的目的。常用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等下肢穴位,它们能够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内关、大椎等上肢穴位,则能够调节心肺功能,改善机体的代谢功能;太冲、涌泉等足部穴位,能够调节肝肾功能,促进排毒和代谢。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优点在于其无副作用、安全便捷。然而,患者仍需注意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专业的针灸医生进行治疗,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同时,针灸治疗也需要与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预防

1.饮食调理。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肾气虚弱和脾胃不和所致。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全谷物、蔬菜、瘦肉和低脂奶制品的摄入。限制饮酒,避免空腹饮酒。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选择蒸、煮等健康的烹饪方式。

2.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增加肌肉锻炼,如举重、俯卧撑等,增强身体力量。避免长时间久坐,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

3.精神调节。精神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影响脾胃功能。从而影响血糖水平。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心理健康,避免情绪波动,保持愉快的心情。

4.穴位保健。中医认为,通过穴位按摩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缓解身体肌肉的紧绷感,促进身体健康。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关元等。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按摩此穴有助于调和气血、健脾胃。中脘穴位于上腹部,经常按摩可以调和胃气、缓解胃部不适。关元穴则位于下腹部,按摩此穴能够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等相关检查,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45岁以上、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

结束语

中医在糖尿病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治疗效果,糖尿病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需要遵从医生的建议,并且注意饮食调理、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心态,同时,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