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大便隐血试验知多少
2024-05-07 13:12:54
作者:赵思涵
作者单位:遂宁市中心医院
大便隐血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那些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量出血,其不仅对消化道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还是大肠癌普查中广泛使用的筛查手段。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大便隐血试验的各方面知识。

一、大便隐血试验是什么?

大便隐血试验又称粪便隐血试验或大便潜血试验,英文简称OBT(Occult Blood Test),是用来检查粪便中隐匿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一项检验。大便隐血试验对于检查消化道出血是一项非常有用的诊断指标,当消化道有少量出血时,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外观不显色,镜检也不能证实,这时就需要通过大便隐血试验来检测。

二、大便隐血试验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法、化学法来检测便隐血。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测定方法,有乳胶凝集法、EIA法、胶体金法和免疫层析法等。此外,还有半自动、全自动的粪便隐血试验仪器。

化学法大便隐血试验的原理主要基于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释放出新生态氧,将无色的受体氧化为显色的化合物。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检测出粪便中是否含有血红蛋白,从而判断消化道是否有出血。免疫法采用抗血红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与粪便样品中的人血红蛋白特异性结合以检测粪便中有无血液。免疫法试验不受动物血红蛋白的干扰,试验前不须禁食肉类。

三、大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大便隐血试验的应用在临床多种消化道疾病的检验中具有重要意义。多次、持续性隐血试验阳性,可能提示患者消化道存在慢性出血,此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警惕胃肠道肿瘤的存在。

此外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药物导致的胃黏膜损伤、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钩虫病以及消化道恶性肿瘤、痔疮等,都可能导致大便隐血。

大便隐血试验在大肠癌的普查中也被广泛使用,大肠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癌症组织常常会渗出少量血液,这些血液会随大便排出,通过大便隐血试验就可以检测到这些微量的血液成分,从而实现对大肠癌的早期筛查。 如何解读大便隐血试验结果 大便隐血试验的结果一般用(+)或者(-)来表示。(-)表示大便内潜血是阴性的;(+)则表示大便潜血阳性,可能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在1-5ml时即可表现为阳性。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食物和药物也可能导致大便隐血试验出现假阳性结果。例如,进食动物血液制品、肉类以及含有较多叶绿素的蔬菜等食物后可能导致化学法试验结果阳性。因此在进行大便隐血试验前,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摄入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食物和药物。

但由于家族性息肉或直肠癌可能不出血,或间断出血,或出血在粪便中分布不均匀,或粪便处理不当(高温、放置过久等)都可造成假阴性结果。

所以其只能作为筛查或辅助诊断用,不能替代胃镜、肠镜和X线检查。

五、大便隐血试验的注意事项

为了确保大便隐血试验的准确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采集标本时,受限选取显著异常的部分;若无明显异常,则需在多处采集。

在检查前两到三天内,应避免摄入动物血液或血液加工食品,以免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部分蔬菜、铁剂及维生素C等药物也可能导致化学法检测出现假阳性。因此在试验前应咨询医生,了解是否需要暂停药物的使用。

六、大便隐血试验检测人群

存在以下症状的人群更加需要进行大便隐血试验的检测:

年龄40岁以上无症状人群;近3~6个月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腹痛;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息肉/腺瘤病史;本人有癌症史(任何种类癌症)或息肉/腺瘤病史;长期便秘或者腹泻者;存在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形状变细、频率增加或排便不尽感;喝酒、吸烟、熬夜、运动少、压力大的群体;长期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和饮食不规律者。

大便隐血试验作为一种简单、快速且无痛的检测方法,在消化道疾病的筛查和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通过了解大便隐血试验的原理、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大家可以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消化道问题。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