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性肝炎是临床当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黄疸型肝炎疾病,愈后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认为某些胆管属于络脉的范畴,因此淤胆型肝炎往往是由于络脉瘀滞所导致。对此,本文对淤胆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知识进行了相应的科普。
1.什么是淤胆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主要指的是病毒性肝炎通过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症状,中医认为毛细胆管型肝炎,或者小胆管型肝炎会引发人们出现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重型肝炎等症状,因此在临床上可将淤胆型肝炎分为慢性淤胆型以及急性淤胆型两种。临床症状往往比较轻,但是黄疸的症状通常较重,并且会长时间伴随,病人会出现大便颜色变浅或者灰白,皮肤瘙痒以及明显的肝肿大现象。
2.淤胆型肝炎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淤胆型肝炎的病因病机与临床上慢性以及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机相同,都是由于湿热疫毒所导致。由于日常生活当中经常食用一些寒凉类的食物,或者人体本身阳气较弱,内寒已生,寒气与湿气互结,而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产生异常,导致中焦不通,出现阻滞,肝胆不能够正常的疏泄,导致湿、淤运化不通,日久而产生疾病。
3.淤胆型肝炎的临床辩证
病人的黄疸已经持续了一个月以上,经过西医诊断之后仍然持续了3周的病人,舌苔颜色黄,并且厚腻,说明体内有湿,是阳气受到了遏制的表现;若是舌下的脉络迂曲怒张,颜色青紫则说明出现了瘀血凝滞,对于疾病的判断不能光凭借黄疸的颜色是晦暗而断定是阳黄还是阴黄,由于黄疸类的疾病大多会出现瘀血阻络的现象,时间较长就会出现晦暗的颜色,因此判定是否为阴黄,还需要结合其他的临床症状,如舌质淡、脉虚无力等。
4.如何治疗淤胆型肝炎
4.1基本治法
凉血活血解毒、祛湿化痰。
4.2基本方药
可以采用大黄、赤芍、车前子、茵陈、虎杖、茜草、丹皮、瓜萎、白茅根、郁金等重要配伍治疗。其中,茵陈具有清解肝胆湿热的功效,而大黄搭配虎杖能够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搭配瓜蒌能够调顺气机,诸药配伍能够有效的起到利胆退黄的功效。
4.3随证加减
若是病人出现了胸腹满闷的症状,可以搭配厚朴、半夏、黄连;若是出现了心胸烦闷的症状,可以配合藿香、炒栀子、淡豆等;若是出现了倦怠乏累、口不渴、脉微弱的症状,可以加制附片;若出现了大便不成形,或者腹泻的症状,可以去掉原方中的大黄,加入干姜、炒白术、山药、党参等;若是出现了发热的症状,则可以加入连翘、银花等;若是出现了口干舌燥、胸胁苦闷的症状,可以加入黄玲、柴胡等;若是觉得皮肤瘙痒,则可以加入防风、桃仁、地肤子等。
5.如何预防淤胆型肝炎
5.1饮食习惯
在生活当中,患有肝病的病人在饮食上需要以清淡饮食为主,并且适量的补充蛋白质,注重低糖以及低脂肪饮食,不能过饱,可以吃一些面条、玉米、山核桃、红枣、花生、豆腐、瘦猪肉、香菇、冬瓜、鲫鱼等一些对人体肝脏有益处的食物,并且在制作食物的过程当中注重低盐。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每天至少饮用8杯水,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排除掉体内的毒素,坚持早睡早起,每天在十点之前入睡,保证睡眠充足。
5.2运动
在生活当中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的进行运动,选择一些有氧运动,例如跑步、散步、羽毛球、瑜伽等。
5.3调整心态
患有肝病的病人在生活当中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运用积极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遇到事情时不能够轻易发脾气、动怒,一般情况下,肝病在早期都可以治愈,因此需要人们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若是出现不良情绪,要及时与家人、朋友进行沟通,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5.4预防传染
已经患有肝病的人,在生活当中需要注意佩戴好口罩,并且及时清理掉自己的呕吐物或者排泄物等,避免传染给他人,同时在肝病治愈之前,尽量不要与他人共同使用餐具,避免疾病传染给他人。
希望通过本篇科普文章能够让人们了解有关淤胆型肝炎的相关中医知识,积极的配合治疗,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