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和用药史
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护理人员需要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史。这包括掌握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当前病情和生命体征。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了解病史有助于识别遗传或易感性疾病,掌握患者的过敏药物、症状及严重程度等信息。护理人员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当前健康状况和生命体征,确定患者治疗需求和药物耐受性。在执行医嘱时,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按时按量用药,严格防止漏服或过量服用。若需调整用药剂量或停药,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二、药物的妥善储存
护理人员需要妥善储存药物,注意温湿度控制。常温药物需要存放温度应保持15℃-30℃;阴凉或冷藏药物需要2℃-8℃保存;冷冻药物储存温度应低于-15℃,储存环境相对湿度需要维持在40%-75%。护理人员每日需要监测冰箱温度,保障药物稳定性和药性。药物需要避免阳光直射以防分解,不同药物应分区存放,防止混淆和交叉污染。选用适当包装材料,如铝箔袋存放易受潮光敏药物,玻璃管制瓶存放易挥发腐蚀性药品。防氧化蒸发药品使用密封容器储存。对于毒麻药等特殊药品,需要温度监控并采取安全措施,存放保险柜并专人管理,根据病房用量合理设定基数,既满足日常使用又降低安全风险,通过这些措施,能更全面的保障药品的储存安全和管理有效性。
三、药物的合理配置与使用
在选择药品时,医护人员需要重视疗效明确、副作用小且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在配置药品环节,护士与药师需要对药品的性状进行严格检查,在医护人员的操作中,需要严格遵守药品操作规范,这不仅能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能在配置和使用过程中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和药物污染的风险。对于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的药物,在患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需要谨慎使用。在用药期间,需要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定期监测,这样既能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又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整个药品的选择、配置和使用过程都需要严格遵循医疗规定,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也是保障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更有效的管理药物的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四、精确控制药物剂量
合理的药物剂量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副作用,同时保证疗效。无论是剂量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不良反应。护理人员给药时必须严格把控药物剂量。给药速度也需要适中,过快可能会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而过慢则可能影响疗效。在持续输注药物时,可以利用输液泵来稳定控制药物的输注速度和剂量。患者的个体差异也会对药物代谢产生影响,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调整药物剂量。智能输液泵、药物浓度监测仪等设备的应用,能够实时监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医护人员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持。
结语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患者需求日益增长,ICU护理安全用药面临更高挑战。未来智能化技术应用如智能输液泵、药物浓度监测仪,将实时监测药物使用,保障用药安全。持续的教育和培训将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信息化系统建设也将进一步提高用药效率。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可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