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科普流行性感冒防治及护理
2024-05-17 13:59:22
作者:肖何女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市德保县东凌镇中心卫生院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流感流行的季节: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是流感的流行季节。 流感的临床表现:起病急,有发热(有时可出现高热,达39℃~40℃)、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少数患者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因此,预防和护理流行性感冒非常必要。

1.预防接种

流感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流感的手段,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建议高危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疫苗(IIV3)和四价灭活疫苗(IIV4)。IIV3适用于6月龄及以上的人群,可单独接种;IIV4适用于≥36月龄人群,可与三价或四价灭活疫苗联合使用。

3至17岁人群在每年的流感季节前(每年的9月至次年3月)接种1剂。

此外,还推荐以下人群在流行季节前(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接种一次流感疫苗:

1.医务人员;

2.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3.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等重点场所人群;

4.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等。

2.个人卫生习惯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2)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清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勤晒衣被。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3.隔离

(1)对患者应早期隔离,对可能传染的人群,应进行有效的隔离。患儿应单间隔离,或与其他健康儿童隔离。

(2)患流感的儿童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免传染他人。对患儿使用的物品应消毒后使用。

(3)流感患者宜卧床休息,多饮水,易消化和高维生素饮食,注意补充营养。

(4)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时,宜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

(5)多饮水,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注意饮食卫生。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严重呕吐或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7)在发病期间不要上学或上班。在流行期间不要到公共场所去;外出时应戴口罩。如与其他儿童接触时应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外出回家后应洗手。

(8)护理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护理人员外出时应戴口罩;接触流感患者时,也应戴口罩。

4.药物治疗

(1)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是目前治疗流感的首选药物。疗程5天,重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金刚烷胺)或非典型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

(2)缓解普通感冒症状的药物:对症治疗药物,如缓解鼻塞症状的鼻粘膜血管收缩剂、抗组胺剂、止咳平喘药物等。

(3)缓解鼻部症状的滴鼻药水:含有拟胆碱物质成分的滴鼻剂,如新康泰克、安泰乐、感康等,可减轻鼻粘膜水肿。

(4)中药:中药治疗流感有一定疗效,如银翘散(《医学心悟》)、疏风解毒胶囊(《全国中医药科技信息》)等。

(5)抗菌药物:若为流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钠、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可减轻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

5.饮食护理

(11)多饮水,补充丢失水分。

(2)饮食清淡、易消化,少吃多餐。避免食用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火锅等;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增加胃肠负担,加重病情。

(3)保持呼吸道通畅,多休息。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居室应定时通风换气。

(4)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宜进食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胡萝卜、西红柿等;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如:青椒、小白菜、柠檬等;补充适量蛋白质:牛肉、鸡肉、鸡蛋等;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鱼、虾、瘦肉等;补充维生素E:动物肝脏、蛋类等。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