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乙肝传播的途径
1.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也就是母婴传播,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携带有乙肝病毒,则可能在孕期、分娩过程或者哺乳期间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者新生儿,垂直传播也是乙肝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
2.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也就是经过血液接触造成的乙肝病毒传播,比如输血、手术、拔牙、针灸或者共用剃须刀等,造成了血液相互接触,就容易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除此之外,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一些意外暴露也有很大的血液传播风险。
3.性接触传播
乙肝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阴道分泌物或精液中会携带乙肝病毒,通过性接触的方式会将病毒传染给另一方。除此之外,如果日常皮肤黏膜有损害,和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密切的接触,沾染到了携带乙肝病毒的体液或者血液,都可能会导致感染乙肝病毒。
二、乙肝的预防
1.家族的预防
乙肝病毒在家族聚集性感染里比较常见,因此如果家族成员中有乙肝患者,其他成员要做好家族的预防,其他成员要做乙肝六项检查,其中包含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及乙肝核心抗体以及乙肝核心抗原等,并且对其他没有感染的易感群体,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来进行预防。
2.日常生活的预防
要更好的预防乙肝,日常就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和他人共用洗漱用品、餐具及剃须刀等,用餐要实施分餐制,从生活方面降低乙肝病毒传播的风险。如果由于意外皮肤出现出血性的伤口,要及时进行消毒并包扎,不要让伤口和他人的体液或者血液接触。另外,重视安全的性行为,也能对乙肝病毒的传播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3.控制传染源
如果家庭中有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家属要对其日常卫生做到严格的管理,比如单独用餐,使用过的餐具用开水消毒并单独存放,并且要让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积极的接受治疗,从而降低患者体内病毒的载量,从而降低病毒传染的风险,减少传染性。另外乙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饮酒以及熬夜等一些不良行为,日常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不断增强体质,才有利于恢复身体的健康。
4.乙肝疫苗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是对乙肝进行预防的最有效方法,乙肝疫苗接种的对象主要有新生儿、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及高危人群等,其中高危人群比如有医务人员、乙肝患者的家属等。一般出生后24小时的新生儿要注射第一针的乙肝疫苗,后续按照程序再接种第二针及第三针疫苗。人体在接种了乙肝疫苗之后,体内会产生保护性的抗体,对乙肝病毒的感染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乙肝疫苗接种的成活率较高,并且抗体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要预防乙肝,接种乙肝疫苗很有必要。
总之,乙肝是一种比较流行的传染性疾病,会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对乙肝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的了解,可以有利于更好的保护个人的健康,也能降低家族成员感染的风险。如果是乙肝高危人群,日常要多注意观察自身的状况,如果有异常表现,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避免病情延误及增加传播风险,对乙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另外日常还要合理饮食,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让肝脏的负担加重。掌握乙肝预防小知识,才能更好的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