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黄褐斑,一种常见的多发生于面部的皮肤色素沉着斑,呈蝴蝶状,可为淡黄色、浅褐色、深褐色或浅黑色。多发生于女性,病程反复且容易复发,严重影响美观。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因素、日晒、妊娠为本病的主要诱因,化妆品使用不当、睡眠障碍、贫血等原因是其加重因素。黄褐斑属中医“肝斑”、“黧黑斑”、“蝴蝶斑”、“面尘”等范畴,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黄褐斑的临床表现
淡褐色或黄褐色斑,边界较清,形状不规则,对称分布于眼眶附近、额部、眉弓、鼻部、两颊、唇及口周等处,无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
临床上将面部黄褐斑分为四型:
① 蝶形型:皮损见于面颊部,呈蝶形对称性分布。
② 面中部型:皮损见于前额、颞部、鼻部、唇上部和颊部。
③ 下颌型:皮损见于三叉神经下颌支区,颊下部。
④ 泛发型:皮损泛发于全面部。
导致黄褐斑的发病和加重的八大原因
1.激素水平变化:怀孕后激素水平紊乱,所以孕期女性面颊部常见对称分布的黄褐斑,也叫“妊娠斑”。
2.日光照射:紫外线可直接刺激黑素细胞合成色素,刺激黄褐斑的生成和加重。
3.药物因素: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或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易发黄褐斑。
4.饮食不当:多食感光性较强的食物,如芹菜、香菜、胡萝卜等也容易引起黄褐斑。
5.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病、生殖系统疾病、结核等。
6.劣质的化妆品:使用汞、铅含量超标的化妆品。
7.皮肤屏障受损:面部过敏、药物剥脱、不恰当的激光治疗等原因导致的皮肤屏障损伤。
8.睡眠不足
从以上加重黄褐斑八大原因中可以看出,紫外线是诱发和加重黄褐斑主要原因,这就是一直强调防晒的重要性,防晒既能防止光老化,也能预防和减轻色斑的形成,所以防晒是治疗黄褐斑的首要前提,一切的治疗都是建立在良好的防晒的基础上的。值得指出的是,软防晒(防晒霜)和硬防晒(遮阳伞、遮阳帽、防晒衣)要同时进行,另外,日常也要注意皮肤保湿护理。
关于黄褐斑的治疗
目前治疗黄褐斑的方法种类繁杂、名目繁多、良莠不齐,让大家难以辨別和抉择。对于黄褐斑究竟如何治?怎么治?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
首先在临床治疗黄褐斑当中,以减少黑素生成、抗炎、抑制血管增生、修复皮肤屏障、抗光老化为指导原则。避免诱发因素,注重防晒,配合使用修复皮肤屏障的功效性护肤品、美白类护肤品,结合临床分期与分型,联合系统及外用药物、化学剥脱、激光和中医药治疗。
1.分期分型治疗
①发展期:避免任何光电治疗及化学剥脱术,应选择基础治疗配合系统药物治疗。
药物系统方案:
氨甲环酸:可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减少黑素合成,同时抑制血管增生,减轻红斑,口服用药,用药1-2个月起效,建议连用3-4个月;
甘草酸苷: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白三烯等炎症因子产生,还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发挥抗炎和抑制血管扩张作用。
维生素C和维生素E:维生素C能阻止多巴氧化,抑制黑素合成,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促进色素减退。
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分子中巯基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形成,常与维生素C联用。
外用药物:包括氢醌及其衍生物、维A酸类、壬二酸、氨甲环酸。大部分外用药物对皮肤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需配合使用具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功效性护肤品。
当然了,是药都有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胃灼热、瘙痒、皮疹等反应,用药时应咨询医生,遵医嘱用药。
②稳定期
在系统及外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果酸化学剥脱术、光电等综合治疗。
化学剥脱术:常见的化学剥脱剂包括果酸、水杨酸、复合酸等,通过促进角质形成细胞更替,加速黑素颗粒从基底层到角质层的转运及排出,减轻色素沉着,是治疗单纯色素型黄褐斑的有效辅助方法,通过促进角质形成和细胞更替,减轻色素沉着。
光电治疗:主要包括Q开关激光、皮秒激光、非剥脱点阵激光、射频及强脉冲光等。但是,单一、反复光电治疗易导致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等。因此不建议推荐光电治疗作为临床长期维持手段。
2.中医治疗
古今医家认为黄褐斑的形成与体内脏腑功能失衡相关。肝郁、脾虚、肾虚是黄褐斑形成的主要原因,风邪、燥邪亦相关,“瘀血”是黄褐斑主要病机。在肝多因情志失调,忧思抑郁,肝失条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在脾多因饮食不节倦过度,嗜肥甘厚味,劳伤脾土,使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上这,气血不能荣于颜面而见色如尘垢,萎暗不华;或因房劳过度,伤及阴精,则水亏不能制火,虚火上炎,以致肌肤失养成褐斑;或因肾阴不足,肾之本色泛于颜面而发病。在气血多为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
黄褐斑是一种慢性疾病,中医内治疗效较好,但起效慢,患者依从性差,故在中药汤剂口服期间,可考虑运用针灸、耳穴、面膜贴覆等多手段综合治疗,避免中断治疗。
3.基础防治
①避免诱发因素,调整生活方式避免日照,长期防晒应贯穿黄褐斑的整个治疗过程,在外用防晒霜的基础上加强遮挡性(规避性)防晒,有利于黄褐斑的防治,减少复发。
②减少烹饪热/职业热接触,避免使用汞、铅含量超标等劣质化妆品;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有功效性及安全性,经过临床验证的美白类护肤品,杜绝使用三无产品,使用具有科学依据的功效性护肤品对黄褐斑的防治有益。
③避免服用引起性激素水平变化的药物及光敏药物;保证睡眠充足,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对黄褐斑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由于单一治疗疗效欠佳,需避免黄褐斑的诱发因素,将防晒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及分型,综合考虑色素、炎症、血管、皮肤屏障及光老化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黄褐斑的治疗还将有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