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将我们的心脏形容为水泵,把血液形容为水,水泵主要负责抽水后将水泵至全身,以为机体提供所需能量,而倘若水泵因多种因素使其机能下降,无法完全抽上来水,或无法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这便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概述
心力衰竭被称作“隐形健康杀手”,临床以慢性心力衰竭相对多见,因其早期症状表现通常不明显且进展缓慢,此时心脏仍具备储备能力,随着心功能的持续减退,心脏储备能力也逐渐无法满足机体需求,像气促、心悸、水肿等症状便会出现。而该病的病因相对复杂,像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倘若长期控制不当,则很容易使我们的小心脏“力不从心”,以为心力衰竭的发生埋下隐患,而心力衰竭也是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最终归宿”。
关于心力衰竭的诊断通常并不困难,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应检查结果可作出初步诊断,如原有心脏病类型、是否有典型心力衰竭症状体征等等,像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心电图、超声心电图等均可作为该病的常规检查项目;而心肌活检、冠脉造影等亦是提高诊断准确性的关键。
强调疾病早期管理、改善心功能、调节代偿、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干预手段,常用药物种类包括利尿剂(呋塞米、螺内酯)、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等。倘若治疗效果不佳,必要时可安装心脏起搏器或开展心脏移植手术。
关于以上药物,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日常生活中该如何保持科学的生活饮食习惯?
1.遵医嘱严格用药,千万不要私自停药或增减药量,否则带来的后果很严重!倘若患者年龄较大,可为其设计用药提示卡、设置闹钟、购买药物分装盒。
2.不要盲目迷信偏方以及所谓的“特效药”,倘若我们在用药期间发现自身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与医师联系,进行相关检查。
3.定期复查,并保持高度健康体检依从性,以便于了解自身健康情况。
4.保持良好的心态,身体状态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社交活动,如社区公益活动、与家人亲友聚餐、饭后散步、下象棋,遇到问题时多与家人亲友沟通,使他们帮助我们分担自身的烦恼,这也是规避心力衰竭发作,遏制病情进展的关键。
5.掌握正确的每日液体出入量方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好准备有刻度的水杯与量杯,前者有助于我们了解每日饮水量,后者则便于记录尿量。以入量为例,我们可以记录今日晨间8点到次日晨间8点期间的液体入量,将其相加,以计算总和而得出相应数据,这是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管理内容之一。
6.为避免水潴留现象发生,可用冰盒冷冻允许摄入的饮品量、或口渴时咀嚼一些冰块、用小杯子装饮品、小口喝水等等。
7.选择相对轻松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养生操、太极拳……也要秉承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禁止剧烈运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
8.保持饮食清淡,不要摄入大量的食盐与液体,可将3餐分为4~5小餐,在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选择质地清淡的菜品,如山楂炖牛肉、玉米粉粥、红花三七蒸鸽子蛋、瘦肉丝炒芹菜等。
9.保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
10.结合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做好机体保暖工作,避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