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认识桡骨远端骨折:老人与小孩易受伤的部位
2024-05-08 16:10:20
作者:李昌泽
作者单位:横州市中医医院
在日常生活中,老人和小孩由于身体机能和平衡能力的差异,常常容易跌倒。而一旦跌倒,腕部骨折的风险便会大大增加。其中,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骨折类型,其治疗和恢复也关乎到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桡骨远端骨折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这一区域由于正好是松质骨和皮质骨的交界处,因此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成为应力集中的点,从而导致骨折。据统计,桡骨远端骨折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6,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二、桡骨远端骨折的好发人群与原因

桡骨远端骨折的好发人群主要是女性和中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的钙质流失,骨密度下降,使得骨骼变得更加脆弱。而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骨骼相对较为细小,因此更容易受到损伤。

导致桡骨远端骨折的原因多为间接暴力,如高处跌下、行走追逐跌倒、滑倒、骑摩托车或电动车跌伤等。在这些情况下,手部通常会首先着地,从而导致桡骨远端受到冲击而发生骨折。

三、如何判断桡骨远端骨折?

在发生跌倒或其他外伤后,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高度怀疑桡骨远端骨折:

1. 手腕部肿胀、疼痛或压痛:由于骨折端的出血和软组织的损伤,手腕部会出现明显的肿胀和疼痛。在触摸或按压骨折部位时,疼痛会加剧。

2. 皮下瘀斑:骨折后,由于局部出血,皮肤下会出现青紫色的瘀斑。

3. 腕关节活动障碍:由于骨折端的移位和疼痛,腕关节的活动会受到限制,无法正常屈伸和旋转。

4. 餐叉状”或“锅铲样”畸形:在桡骨远端骨折时,由于骨折端的移位,腕关节的外形会发生改变,呈现出类似餐叉或锅铲的形状。

5. 异常活动和骨擦感:在触摸手腕部时,有时可以感觉到骨头在异常活动,甚至出现骨头摩擦的感觉,这是骨折端相互摩擦所致。

6. 神经损伤症状:当骨折端移位严重时,可能会压迫到周围的神经,导致手指皮肤感觉麻木,不能握拳等症状。

四、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

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和移位方向,桡骨远端骨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科雷氏骨折(Colles骨折):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桡骨远端骨折类型。通常发生在腕关节背伸位、手掌着地、前臂旋前时受伤。骨折后,骨折近端向掌侧移位,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形成典型的“银叉样”侧面观畸形和“刺刀样”正面观畸形。

2.史密斯骨折(Smith骨折):

这种骨折类型相对较少见。通常由于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或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引起。骨折后,骨折近端向背侧移位,远端向掌侧、桡侧移位。有时可能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或尺骨茎突骨折。

3.巴通骨折(Barton骨折):

这种骨折通常发生在腕背伸、前臂旋前位时跌倒或暴力致桡骨关节背侧发生骨折。根据受伤时的腕关节姿势,骨折端可能会有不同的移位方向。

4.桡骨茎突骨折:

这种骨折通常表现为骨折块呈三角形,属于关节内骨折。大多数情况下,骨折块没有明显的移位。但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移位。

五、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的严重程度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无移位骨折或不完全骨折的患者,通常不需要进行复位,只需要用夹板或石膏进行固定,持续2-3周即可。在固定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保持患肢的抬高,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对于有移位骨折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复位和固定。复位可以通过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来完成。手法复位适用于骨折端无明显粉碎、移位不严重的患者。在复位后,需要用夹板或石膏进行固定,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对于手法复位失败或骨折端粉碎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在固定期间,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腕关节功能的恢复。锻炼的内容和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陈旧性骨折或合并有其他严重损伤的患者,治疗难度可能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为复杂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手术治疗和长期的康复训练。

总之,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但只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预防跌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老人和小孩等易受伤人群,更要加强看护和照顾。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