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看看胆囊里的“客人”——胆囊息肉
2024-05-24 09:07:10
作者:张昀昊 
作者单位:沧州市人民医院 肝胆胰外科

在我们身体的里隐藏着一个小而重要的器官——胆囊。这个看似平凡无奇的器官,却承载着我们身体的重要功能,默默地为我们储存和浓缩胆汁,协助我们消化脂肪,让每一餐的佳肴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然而不经意间闯入胆囊的“客人”——胆囊息肉,它们有时候会带来一些不适,但更多时候是静静地存在着,不被我们察觉,却可能给我们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胆囊息肉,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并不罕见,那什么是胆囊息肉?它的病因、症状又如何治疗呢?

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指起始于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

胆囊息肉的主要病因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被认为是胆囊息肉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家族遗传史的人更容易患上胆囊息肉。

2.胆囊功能:胆囊功能不好或胆汁淤积也可能导致胆囊息肉的形成。胆汁中的胆固醇和其他物质如果沉积在胆囊壁上,就可能形成息肉。

3.先天性胆囊异常:先天性胆囊异常,如胆囊管发育不全、迷走血管或膈膜压迫导致胆囊排空困难等,也可能导致胆囊息肉的形成。

4.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胆囊壁上出现息肉样结构,从而形成胆囊息肉。

5.慢性炎症:慢性炎症也可能会引起胆囊息肉,此类型的息肉被称为炎性息肉,是炎症导致黏膜增生凸向囊腔而形成的息肉。

6.饮食及生活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饭或晚饭等,都可能导致胆囊内胆汁淤积和胆汁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增加胆囊息肉的风险。

7.血脂增高:特别是胆固醇数值高,可能导致肝脏在分解和代谢血脂时产生大量的胆固醇,这些胆固醇在胆囊内形成结晶,可能刺激胆囊壁,诱发胆囊息肉。

8.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新陈代谢速度逐渐下降,可能会影响局部胆汁的代谢,从而增加胆囊息肉的风险。

胆囊息肉的症状

虽然大部分胆囊息肉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以下症状:

1.上腹部不适或闷胀:这是胆囊息肉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是由于息肉刺激胆囊壁或引起胆囊炎症所致。

2.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当胆囊息肉发生在胆囊颈部时,可能会影响胆囊内胆汁的排空,导致患者在饭后出现右上腹疼痛或绞痛。这种疼痛通常是阵发性的,可能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3.消化不良:如果胆囊息肉体积较大,可能会影响胆汁的排空和胃肠消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如腹胀、恶心、呕吐等。

4.食欲减退:胆囊息肉可能会影响胆囊的排空功能和浓缩胆汁能力,从而影响消化道正常蠕动,导致食物不能及时被消化,影响正常食欲。

5.畏冷和发热:如果胆囊息肉引起炎症,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出现畏冷的症状。此外,炎症还可能在体内产生大量致热源,使体内温度定点上移,导致发热。

6.便血:在疾病持续发展且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胆囊息肉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导致排便时便中有血。

胆囊息肉的治疗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式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下面我们来看看常见的治疗方法:

1.观察和随访:对于无症状、直径小于1厘米的胆囊息肉,特别是多发的、胆固醇性息肉,可以暂不进行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B超复查,观察息肉的大小、数量及增长情况。一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

2.药物治疗:当胆囊息肉引起胆囊炎等炎症时,可以遵医嘱使用消炎利胆药物,以控制炎症、缓解症状。同时,对于胆固醇性息肉,可以使用他汀类药物来降低胆固醇水平,有助于减小息肉的体积。

3.手术治疗:当胆囊息肉的直径大于1厘米、单发、广基息肉以及合并胆囊结石时,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术和胆囊切开取息肉术。胆囊切除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彻底清除胆囊息肉,防止其再生和恶变。胆囊切开取息肉术适用于囊肿较小且无恶性倾向的患者,可以保留胆囊。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