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措施
2024-05-24 09:15:54
作者:刘恋
作者单位: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

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或脑血管意外,这个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血管堵塞导致血液无法正常进入人体大脑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类疾病,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且复发率较高的特点,如不及时地采取治疗措施对患者的脑部造成严重损伤,严重时也会导致死亡,因此快速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措施快速送到医院进行诊治,就能减少脑卒中对于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并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有效率,所以我们经常说,对于脑卒中患者时间就是大脑,那么有关于脑卒中的院前急救知识你了解吗?

了解脑卒中的特点

脑卒中可以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出血性脑卒中包含脑实质出血、自发性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三种亚型。其中脑实质出血依据发病部位可以分为基底节出血、丘脑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垂体出血、小脑出血和脑室出血,自发性脑室出血是指患者的某一部分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室系统,例如动脉瘤破裂或动静脉畸形破裂后引发的自发性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发生于患者体力劳动后或情绪激动后,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出现剧烈头痛,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时患者会产生意识障碍,甚至会很快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进展性卒中和完全性卒中三种亚型,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是指患者的局部神经功能出现缺失状况,持续时间一般在24小时以上,但在三周内可恢复。进展性卒中,是指患者脑卒中病情加重,发展在患者发病后的1~2天内病情发展至最严重的高峰时期,具有梗死灶。完全性卒中是患者的脑缺血症状发展迅速,发病后的数分钟到一小时内会达到疾病危险的高峰值。

脑卒中患者在送往医院前可以实施哪些急救措施?

我们要学会识别脑卒中的先兆症状,可以让患者尝试微笑观察患者的面部状况,是否出现一侧表情僵硬或没有表情、嘴角下垂、眼睑下垂等症状。让患者尝试重复简单句子,辨别患者发音过程中是否清晰准确。让患者将双臂抬高,查看患者是否具有一侧肢体无力下垂症状。确认患者产生上述三种情况的任意一种时候就要及时地将病人送往医院进行诊治。

对于可能正在经历脑卒中的患者,我们可以实施以下这些急救措施:首先是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让患者呈仰卧位,将头部稍微垫高,让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或痰液堵住患者喉咙,或回流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同时可以将患者的衣服领口解开,并将患者的领带、胸罩、假牙、饰品等物品取出。第二,将患者平移到硬板床或者担架上,在搬运过程中需要2~3个人共同发力,其中一人要将患者的头部和肩部托住,避免头部受到震荡导致扭曲,另一个人则要托住患者的臀部和背部,最后一人需要将患者的腰部和腿部托住,三人共同发力,让患者能够平移至硬板床或者担架上。第三,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急救电话不仅要提供详细的地址,也要告诉接线员附近明显的建筑物,如果知道快捷到达患者居住地的方式也可以告诉接线员,在急救车到达现场之前,可以与接线员一直保持电话畅通状态。如果患者处于意识清醒的状态,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可以与患者进行沟通,安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保持镇静不要挣扎,也不要心情过于激动,避免动作过程中给患者带来进一步损伤。此时注意不要让患者进食或饮水,这是由于脑卒中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困难吞咽障碍,此时饮水或进食容易导致窒息,在等待救护车来的过程中,要记录患者出现的症状和对应时间,用于患者后续治疗和评估。急救人员到达之后,我们也需要配合急救人员工作,为其提供患者的详细信息,包含患者、疾病时用药情况和发病情况等信息。

脑卒中患者的时间十分宝贵,我们一定要在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正确且及时地给予患者院前急救措施,为什么说脑卒中患者的时间就是大脑呢?这是由于我们人体的神经细胞如果在缺氧情况下最多只能存活5~8分钟,如果患者的血液循环存在障碍,出现动脉闭塞后,每一分钟都会有200万以上的神经细胞凋亡,因此脑卒中患者的时间损失就是大脑损伤。脑卒中患者生存的关键就是迅速对脑卒中患者的现象进行识别并寻求急救服务,快速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