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妇在孕期可能遭遇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对母婴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作为孕妇和家属,了解并掌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及时控制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等。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产后方可确诊。
子痫前期指妊娠20周后出现的高血压状态,表现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伴有尿蛋白的排泄量超过0.3克/24小时,或随机尿蛋白检测呈阳性。即使没有蛋白尿,但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00×10⁹/L)、肝功能损害(血清转氨酶水平为正常值2倍以上)、肾功能损害(血肌酐水平大于1.1毫克/分升或为正常值2倍以上)、肺水肿、新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或视觉障碍等任何一项,也可诊断为子痫前期。
子痫则是在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的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此外,慢性高血压妇女在妊娠前若无蛋白尿,但妊娠20周后出现蛋白尿,或妊娠前有蛋白尿但妊娠后蛋白尿明显增加,或血压进一步升高,或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00×109/L)、肝肾功能损害、肺水肿、神经系统异常或视觉障碍等严重表现,则被称为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期注意事项
1.孕妇在孕期应定期监测血压,最好在家中自备血压计,以便随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一旦发现血压异常升高,应及时就医。
2.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保健,包括体重、血压、尿常规、血常规、心电图等项目的检查。
3.低钙饮食的孕妇(即摄入量小于600毫克/天)应补钙,每天补钙1.5克~2克。
4.孕妇在孕期应保持营养全面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铁、钙等营养素。适量蛋白质具有良好的调节和降血压作用,孕妇可以多吃鱼、家禽、大豆等食物。同时,要控制脂肪和钠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最好用植物油代替动物脂肪。此外,孕妇应少吃育肥食品和高热量食物,以控制体重增长。
6.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左侧卧位休息有助于促使组织间液向血管内移动,降低血压。同时,孕妇应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7.在孕期可以进行一些适度身体活动,如散步、骑车、孕妇瑜伽等。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提高身体素质。但孕妇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8.学习孕妇保健知识,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和应对措施。例如:高危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孕妇年龄≧40岁、子痫前期病史、抗磷脂抗体阳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或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初次产检时BMI≧35kg/m3子痫前期家族史(母亲或姐妹)本次妊娠为多胎妊娠、首次怀孕、妊娠间隔时间≧10年,以及早孕期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等均与子痫前期密切相关。
9.控制热能和体重增长,少吃或不吃糖果、点心、油炸食品及高脂食品。孕妇整个孕期体重增长以不超过12公斤为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措施
1.孕妇在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症状时,应卧床休息,采用左侧卧位。这有助于促使组织间液向血管内移动,降低血压。同时,卧床休息还有助于减少心脏负担,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2.孕妇在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应注意饮食调理。饮食宜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钙、钾、镁的食物。必须控制脂肪和钠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最好用植物油代替动物脂肪。同时,孕妇应少吃高热量食物,以控制体重增长。
3.孕妇在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可以接受吸氧疗法。每日进行吸氧2~3次,每次吸氧时间为30分钟。这有助于提高血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状况,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4.抗凝治疗主要针对有特定子痫前期高危因素者。用法:可从妊娠11~13+6周,最晚不超过妊娠20周开始使用,每晚睡前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100~150毫克至36周,或者至终止妊娠前5~10日停用。
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缓解症状和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