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手术室为何需保持无菌
2024-05-22 11:30:29
作者:汪姣
作者单位:四川省科学城医院

当代医学环境中,手术室的无菌概念和无菌技术早已在医疗行业内普及,仅在技术含量方面,从最初的匈牙利医生塞尔维斯用漂白粉洗手开始,到后来的煮沸灭菌法、高温蒸汽灭菌法、火烧法、药液浸泡法、电离辐射法、到现在最常见的紫外线灭菌法。人类为了让手术室内保持一个最大化的无菌的环境,已经努力了将近300年。

然而,手术室内的无菌环境真的这么重要么?下面我们同过这篇文章,用三个时代的变迁,来科普一下手术室为何要保持无菌。

一、恐怖时代

从古至今,在一些国家(包括华夏)确实出现过些许关于手术的传说,而案例却少之又少,无法作为完善的临床案例来参考。

在西方世界来到中世纪后,人类思想逐渐进步的过程中慢慢地突破了宗教的束缚。19世纪之前,西方有了大量的外科手术案例。

然而,那个时代的西方医生根本没有消毒的概念,甚至连细菌为何物,很多医生也没有清晰明确的理论来说明。当时的手术治愈率低到发指,甚至连现代人习以为常的剖腹产,都很少有母亲能成功存活。可以说,只要上了手术台,就等于进入了鬼门关。

这种一听到手术就顿感绝望的情绪,甚至深深地刻在了很多人的基因里。在手术刚开始大量走向历史舞台的时刻,给人带来的伤害可以用恐怖二字来形容,故而统称为恐怖时代。

二、消毒时代

自1846年匈牙利的医生梅塞尔维斯用漂白粉洗手,发现越干净的环境,手术成功率越高开始,到1867年,英国外科医生李斯德用石碳酸冲洗手术器械,又用亚麻籽油和石碳酸侵湿纱布和绷带,给一名小男孩成功地完成了接骨手术后。消毒的概念终于诞生了。

从此,消毒和防腐的概念才真正地进入了医学史。医生们这才明白,消毒和除菌对于手术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消毒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的医疗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但消毒水平的落后,并没有将手术的成功率提升很多,每年依然有大量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令伤口反复感染恶化,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三、无菌时代

在医生们一直忙于用各种方法给自身和医疗器械消毒的时候,时间又过了将近一百年,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有人对空气提出了质疑,到了上世纪60年代时,英国医生查恩利为了避免患者的伤口感染,在全世界第一次使用了超净通风系统,让手术台成为了一个相对无菌的清洁区,结果,患者术后的感染率竟然从10%降低到了0.2%!

随后,各个国家的空气洁净手术室先后建成,手术也来到了如今的无菌时代。

至此,手术室的无菌技术日益成熟,如今的百级层流手术室,其空气洁净方面对微生物采取了各种程度不同的控制和划分,可以让空气的洁净程度满足于各类手术要求。同时还能控制房间里的温度和湿度,可以说,手术室内的环境几乎达到了太空实验室的标准!如此才能给予病人和医生在手术时得到最大程度的舒适环境,令患者在手术时尽可能的减少伤害,大大降低了感染率。

毕竟,外科手术的一大威胁,就是切口感染。这会导致局部组织被破坏,全身出现中毒反应,甚至连重要的脏器功能都会丧失,最终令患者在痛苦中死亡。

而那些对人体有危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类杆菌、链球菌、肠球菌、克雷百氏杆菌、厌氧球菌等等。这些细菌曾经在恐怖时代和消毒时代,令病人的伤口感染甚至交叉感染,夺走了大批患者的生命。

好消息是,医学是对全人类服务的,所以并没有明显的国界区分,每个国家在医疗领域里基本没有排外思想。我国从多年前到现在,一直和许多国家共享着世界一流的国际医疗资源,一旦有更好的医学技术出现,很快就会在全世界普及开来。

作为曾经的人类医疗工作先驱们,他们从打破宗教的束缚,开始记载临床手术的第一刀,到如今手术应用的普及。从不知细菌为何物,到发现和消灭细菌,再到最大程度上的创造无菌环境,手术的一次次历史进步,就是医学在进步的发展历程。愿医学在现代医疗先驱们的手中发展得越来越好,愿所有受到疾病折磨的朋友都能够早日康复如初。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