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到底有多脏?最新研究发现,每个人的双手平均携带1000万个细菌,被称为“细菌炸弹”的厨房抹布也不过几百万个。全球七大洲12个国家中平均百分五十四的人每天用肥皂洗手5次以上,全球卫生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比例最低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百分六十七的人能够坚持饭前饭后洗手、便前便后洗手,百分之四十的人回家后不洗手,小于百分之三十的城市儿童有良好的洗手习惯。
日常工作、生活中哪些情况必须洗手?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吃药之前、外出回家后、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唾液后、打扫完卫生后、接触钱币后、去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后、抱孩子之前、使用电脑鼠标后应该马上洗手。
民众对洗手问题有六大误区:一是不脏不洗,手上的病菌肉眼无法看见,不脏不洗只会增加“病从手入”的几率;二是以擦代洗,手绢、纸巾只能清除少量病菌,衣襟袖口上本身就有很多病菌;三是用盆接水洗手,洗手时盆里的水已经脏了,甚至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污染程度更为严重;四是洗手时间过短,泡搓时间短、冲洗遍数少,对去除病菌作用不大;五是洗手过勤,容易破坏手上的正常菌落,对手部皮肤造成伤害,造成脱皮甚至手部感染;六是不用肥皂或洗手液,单纯“水洗”,实际上大量的病毒和病菌还停留在手上。
不认真洗手有哪些危害?
1.传染病原微生物:如果经常接触到被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污染的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公共交通工具的扶手等,而不洗手,手上就会沾染这些病原体。如果随后用手触摸口鼻、眼睛等部位,这些病原体就可能进入体内,导致感染。
2.消化道感染:手上的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也可能通过进食进入体内,导致胃肠道感染。尤其是在进食前不洗手,更容易导致病原体进入体内。
3.增加病人感染风险:如果经常照顾病人,尤其是病人的排泄物或分泌物,而不洗手,就会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
COVID-19大流行提醒我们:阻止病毒传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最简单、成本最低廉的方法之一是洗手!人们常常讲“病从口入”,实际上在“病从口入”的过程中,两只手发挥着无法替代的拿取接送等作用。不论是洁净的手拿取被污染的食品,还是被污染的手拿取洁净的食品去吃,病菌都是经过手接送进口中去的,也可以说是“病经手入”。
手卫生这么重要,你真的会洗手吗?洗手嘛,简单得很呢!冲一冲、搓一搓、洗一洗不就可以了?NO NO NO,洗手可没那么简单哦!那么怎样洗手才算是正确的呢?
第一步 内: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揉搓
第二步 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第三步 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 弓:弯曲手指使关节放在另一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五步 大:一手握住另一手拇指揉搓,交换进行。
第六步 立:将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第七步 腕: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七步洗手法大家都记住了吗?再来跟我一起念一遍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洗手需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最后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
正确洗手是最廉价、最简单、最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方法,需要每一个人去掌握并身体力行地去实践。春季正值流感、腹泻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加强手部卫生,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发生。从洗手开始,从你我做起,从娃娃抓起。让洗手成为良好的习惯,让习惯保护每一个人!
回顾历年世界手卫生日主题,可以看出洗手从一项具体的预防疾病措施,逐步走向全民化、全覆盖的预防措施。让我们好好洗手,赢得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