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人一闲下来就会掏耳朵,感觉非常惬意和放松。但是这种生活中很常见的行为,却不一定是正确的,耳朵并不是可以随便掏的。有些人就因为掏耳朵掏出了中耳炎。那么,为什么掏耳朵会导致中耳炎呢?中耳炎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今天让我们跟随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中耳炎?
在我们的耳道最深处有一层薄薄的膜叫做鼓膜,如果外界的细菌经过鼓膜到达了中耳腔内,引发了炎症就称为中耳炎。中耳炎是临床耳鼻喉科最为常见的疾病,得中耳炎后,患者的听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产生很多不适症状。
为什么掏耳朵会引发中耳炎?
通常情况下,掏耳朵是不会引发中耳炎的,但是如果掏耳朵的方法不正确,导致外耳道出现了破损,就很容易使得外耳道当中的细菌或者炎症蔓延到骨膜,最终再蔓延到中耳,引发中耳炎。并且由于我们的外耳道并不是一条直线,通常情况下都是一个S形的弯曲,所以自己掏耳朵的时候,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导致外耳道的损伤,或者掏耳朵掏得过深,也容易导致损伤,引发炎症的问题。
中耳炎都会有哪些症状?
中耳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耳鸣、听力下降、耳朵痛、耳朵流脓以及一些全身症状。
其中耳鸣是中耳炎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这主要是由于鼓膜穿孔所造成的,一般情况下耳鸣的症状不会特别严重,多为间歇性的症状,在运动或者打哈欠、擤鼻涕时,耳鸣症状更为明显。
听力下降主要表现为耳鸣和听不清楚声音,如果耳痛症状较为明显,可能会忽略耳聋,并且一般具有听力减退问题的患者也会同时伴随眩晕症状。
耳痛症状多为耳深部的疼痛,并且可能会出现持续加重的情况。一般患者的耳痛多表现为搏动性跳痛或者刺痛,还可能会向同侧头部以及牙齿出现放射。在做咳嗽以及吞咽动作时,耳痛症状会有所加重。对于耳痛症状剧烈的患者,其会导致烦躁不安、夜不能眠的问题,十分影响正常生活。一般在鼓膜穿孔流脓之后,耳痛症状能有所减轻。
耳流脓是中耳炎的典型症状之一,可分为黏液、黏脓和纯脓性,一般流脓较为稀薄并且没有异味,但是如果中耳炎较为严重,呈现危险性流脓,其表现为流脓较为浓稠状态,并且为纯脓性,伴有异臭味。
对于不同的患者来说,其全身症状轻重程度可能不同,有些患者会出现乏力、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通常全身症状会随着体温的下降而有所改善。
中耳炎发病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中耳炎发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很多因素都很有可能造成中耳炎,常见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擤鼻涕、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掏耳朵。
其一,如果患者本身存在感冒或者急性咽炎,就很有可能导致咽喉部位和鼻部的炎症症状向咽鼓管蔓延,使得咽鼓管咽口和管腔黏膜当中具有充血和肿胀感,当纤毛运动发生障碍时,就会导致病菌进入到中耳当中,引发中耳炎。因此当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情况时应当进行及时治疗,避免引发中耳炎。
其二,在感冒擤鼻涕时,如果采用了不当的方式,例如将两手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挤出,这时候压力过大就会导致一部分鼻涕像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从而引发中耳炎。在擤鼻涕时应当一手堵住一只鼻孔,放松另一只鼻孔来擤鼻涕,并且在擤鼻涕时不能过于用力。
其三,在游泳或洗澡时,如果水进入了耳道当中,就会给细菌提供适合生长的环境,如果不干净的水沿外耳道鼓膜途径进入中耳,就会引发中耳炎。
其四,正常的掏耳朵不会引发中耳炎,但是如果对于耳朵过度清洁,使其中的健康屏障失去作用。或者使用不卫生的工具掏耳朵,就会导致细菌侵入耳道壁的皮肤以及鼓膜,很容易引发炎症。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活当中随意掏耳朵很容易引发中耳炎,对此应当掌握正确的掏耳朵方式,不要随意掏耳朵,在出现中耳炎的症状时,应当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