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透析患者营养指南:吃对才能活得好
2024-05-29 11:36:23
作者:胡俊
作者单位: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血透室
透析,作为治疗终末期肾脏病(如尿毒症)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机器替代受损的肾脏来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维持患者的生命。然而,透析治疗本身并不能修复受损的肾脏,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的同时,还需注意营养的摄入和管理,以支持身体的正常运作和康复。我们将详细介绍透析患者饮食原则及具体建议,帮助患者吃对食物,提高生活质量。

一、透析患者的饮食原则

均衡饮食

透析患者应遵循均衡饮食的原则,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和热量、控制脂肪和胆固醇、补充维生素。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以保持身体健康。

控制盐分摄入

透析患者容易出现水钠潴留,导致水肿和高血压。因此患者需要控制盐分摄入,每天钠盐摄入应不超过6g,血压升高者需更少。避免食用高盐食物,如咸菜、腌制品等。

限制钾摄入

透析患者由于肾脏功能受损,无法有效排出体内多余的钾离子,因此需要限制钾的摄入。避免食用高钾食物,如香蕉、橘子、土豆、番茄、冬枣等。

控制磷摄入

透析患者往往伴有高磷血症,因此需要限制磷的摄入。避免食用高磷食物,如坚果、动物内脏、海鱼、巧克力、可乐等。

适量饮水

透析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适量饮水。避免过多饮水导致水肿和高血压,但也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低尿酸饮食

如果透析的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尿酸血症,饮食也是要注意的,尽量减少内脏、海鲜、豆制品等食物的摄入。

二、透析患者的具体饮食建议

早餐

透析患者的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因为它为身体提供了一整天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为了确保早餐的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建议选择脱脂牛奶作为饮品,低脂牛奶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质,还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全麦面包或燕麦片是理想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它们能提供稳定的能量,并且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此外,再加上一个鸡蛋或适量瘦肉,如鸡胸肉、瘦猪肉等,能进一步补充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矿物质。这样的早餐搭配既保证了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又满足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

午餐

午餐是透析患者摄入营养的重要时刻,因为此时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营养来支持下午的活动。为了摄取足够的营养,建议选择瘦肉、淡水鱼、蛋等优质蛋白质食物作为主食。并搭配适量的米饭、馒头、等作为碳水化合物来源。为了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建议增加蔬菜的摄入量,如白菜、冬瓜、黄瓜、木耳、茄子等。这些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但要注意的是新鲜蔬菜需要多次焯水后食用,这样可以降低蔬菜中的钾含量。

晚餐

晚餐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以避免给肾脏带来过大的负担。如米粥、面条、鱼肉等。这些食物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碳水,还易于消化吸收。为了增加饱腹感,建议搭配适量的粗粮,如红薯、荞麦面等作为辅食,并搭配蔬菜一起食用。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族,蔬菜则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轻肠胃负担。在食用晚餐时,务必注意避免食用油腻食物和甜食,如炸鸡、蛋糕等。这些食物不仅会增加肾脏负担,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血糖波动。

零食和加餐

透析患者由于身体代谢的改变和饮食限制,容易在餐间感到饥饿,因此建议在两餐之间适当食用一些健康的水果和小食来加餐。水果可以吃苹果、梨、草莓等。充饥的食物则可以选择小鸡腿、水煮蛋、蔬菜沙拉、苏打饼干等。

烹饪方式

透析患者在烹饪食物时,应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以保留食物的营养和口感。蒸、煮、炖等烹饪方式不仅简单易行,还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素。在烹饪过程中,应避免使用过多的油脂和盐分,以保持食物的清淡和营养。同时,也要注意食材的新鲜和卫生,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三、结语

透析患者的营养管理是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遵循均衡饮食、控制盐分和钾磷摄入、适量饮水等原则,以及合理安排早餐、午餐、晚餐和零食等饮食计划,患者可以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患者还需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避免感染和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发生。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