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家对麻醉比较熟悉,但是对麻药可能是陌生的。那么,麻药的失效时间多久呢?有哪些禁忌、哪些副作用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麻药的失效时间
在使用麻药之后,患者会进入麻醉状态,等到麻药代谢完毕之后才会失效,那么麻药失效时间是多久呢?其实,不同类型的麻醉药物,其失效时间也各不相同,并且与患者的年龄、体重也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患者使用的是局部麻醉药物,主要分为短效药物和长效药物。其中,短效药物的持续时间较短,约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就会失效,而如果患者使用的是长效药物,那么其持续的时间较长,能够持续8小时或更长时间才会失效。 如果患者使用的是全身麻醉药物,则根据药物种类的不同,其失效时间也各不相同。比如,全身麻醉常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等等,其中舒芬太尼的失效时间在2-3小时左右;瑞芬太尼的失效时间在6分钟左右;丙泊酚的失效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在全身麻醉过程中,麻醉医生会持续向患者的体内输送药物,等待手术即将结束后才会停止输送,因此麻药的失效时间是从手术即将结束时开始算起的,而不是手术开始时。并且即使患者已经苏醒,并不代表麻药已经失效,患者的肠胃蠕动等功能仍然会受到抑制。 如果患者接受的是无痛人流、无痛肠镜、无痛胃镜等手术或侵入性检查,那么麻醉药物失效的时间较短,在使用药物之后10分钟左右就会失去效果。 麻醉药物的失效时间与患者身体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患者体重较大,身体基础代谢能力较差,那么麻醉失效的时间要更长一些;如果患者存在低蛋白、酸中毒、失血、休克等现象,那么麻醉失效的时间也要更长一些。
麻药的禁忌
虽然麻药能够抑制患者的疼痛感,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麻药的。
如果患者存在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较为严重,则应当谨慎使用麻药,可能会损伤患者的心肌功能。
如果患者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呼吸道系统疾病较为严重,则应当谨慎使用麻药,可能会抑制患者的呼吸能力。
如果患者存在肝功能损伤或肝功能衰竭,则应当谨慎使用麻药,因为肝脏是代谢麻药的重要脏器,如果肝功能存在异常,患者可能无法顺利将麻药代谢,增加麻药的毒副作用。
如果患者存在肾功能损伤或肾功能衰竭,则应当谨慎使用麻药,因为肾脏是排泄麻药的重要脏器,如果肾功能存在异常,麻药同样可能无法顺利排出体外,增加麻药的毒副作用。
如果患者对麻醉药物过敏,则应当禁止使用麻醉药物,否则会引起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可以考虑更换麻醉药物使用。
如果患者没有处于空腹状态,则应当禁止使用全身麻醉药物,否则可能会抑制患者的反射功能和呼吸功能,导致出现返流、误吸的现象。
麻药有哪些副作用?
麻药虽然能够抑制患者的疼痛感,但不可否认的是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副作用。一般来说,部分患者在手术之后会出现头痛、呕吐、恶心等现象,这都是麻醉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在现代医学技术中,医学者更倾向于使用复合麻醉,即同时使用多种麻醉药物,达到预期的麻醉效果,也能够减少单个药物的使用量,从而起到减轻副作用的效果。如果在麻醉之后患者的副作用较为明显,可以在饮食中吃一些清淡的食物,适当增加喝水量,而薄荷油、生姜片也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如果患者的副作用仍然较为严重,则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一些药物缓解症状。
以上就是麻药的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