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结直肠癌术后饮食要知道
2024-05-31 16:35:21
作者:薛莹婷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结直肠肛门外科

结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此,就给大家科普结直肠癌术后的饮食问题。

结直肠癌术后的饮食阶段

1.禁食期:术后3天以静脉补液为主,等到肛门排气,就意味着胃肠道功能已恢复正常,此时可以先喝一点水。

2.清流食期:清流食就是以水分为主的流性饮食,这类食物含有较少的固体物质,对肠道的刺激小,例如糖盐水、米汤、稀藕粉、果汁等。如果没有不适症状,可以逐渐增加食用量。清流食期一般持续1~2天。

3.流食期:流食是指液体状入口即化的食物,这种食物对肠道刺激小,也容易消化,例如米粥、米糊、鸡蛋羹、藕粉、芝麻糊等。流食期一般维持2~3天。

4.半流食期:半流食比流食的营养价值高,有烂面条、疙瘩汤、豆腐脑、菜汁等。半流食期一般要维持1~2周。

5.软食期:软食期可以食用面条、软米饭、水煮蛋、绿叶菜和水果等食物。软食期需维持2~3个月,如果肠道没有出现不适现象,就可以逐渐恢复到普食。

结直肠癌术后的饮食原则

1.保证饮食的多样性,术后要多进食营养价值高、清淡而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尤其是优质动物蛋白质;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尤其是锌和钾)和维生素。

2.少食多餐、多咀嚼、进食量逐渐增加,以进食后不呕吐、腹部不胀、排便通畅为标准。

3.每天进食以5~6次为宜,除每日三餐外,每餐间加餐一次,进食宜七分饱。

4.应尽量多饮水及果汁,水必须煮开,水果去皮洗净,一定要保持干净卫生。

肠造口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卫生,少吃油腻食物,防止暴饮暴食,避免给造口护理带来不便。

2.少吃粽子、糯米、年糕等,这类食物由于不易消化,容易引起肠梗阻或堵塞造口。

3.少吃洋葱、韭菜和蒜等气味大的食物,酸奶、脱脂奶和含叶绿素高的绿叶蔬菜有助于控制粪臭。

4.造口狭窄的患者应少吃粗纤维的食物,避免造口梗阻。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有玉米、芹菜、红薯、梨、南瓜、卷心菜、莴笋、绿豆芽、叶类蔬菜、贝类海鲜等。

5.回肠造口后,缺少了结肠吸收水分的功能,因此容易腹泻,可以口服药物止泻。由于丢失的水分较多,应注意补充水和无机盐,每天的饮水量应不少于2000ml。

如何科学补充营养

术后由于消化道解剖结构改变,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单靠饮食很难满足身体能量及营养素需要,从而影响康复。此时,合理补充肠内营养制剂(营养粉)是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恢复的重要方法。口服营养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口服补充方式:一般选择3+3模式,即每日3次正餐、3次加餐,正餐吃自己的食物,加餐口服营养素。

2.口服补充时间:一般选择正餐后2~3小时,根据个人饮食及营养状况应连续补充3~6个月。

3.口服补充方法:常规推荐用量为,每次全营养素30~40g+乳清蛋白粉10g,加入100~150ml温开水或米汤(温度50℃左右),调匀后小口慢服,每天3次。

4.如果存在贫血、低钾等,还要在前述营养补充的基础上特别添加微量营养素,也可酌情补充谷氨酰胺、鱼油、益生菌等免疫营养素,以提高免疫力、促进肠功能恢复。

日常如何预防结直肠癌

1.健康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富含纤维食物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

2.增加运动: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每周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3.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非常重要。

4.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因此戒烟和限制饮酒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措施。

5.定期筛查: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提高治愈率,建议从50岁开始进行常规筛查。

6.遗传咨询:如果家族中有结直肠癌病史,建议进行遗传咨询,了解个人的患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7.保持良好心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日常要注意缓解压力。

8.及时治疗肠道疾病:肠道炎症、息肉等肠道疾病可能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因此也要注意预防。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