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脑出血治疗争分夺秒的5个方法
2024-05-29 14:11:27
作者:唐菠
作者单位: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病情复杂、难以自愈的突发疾病,通常此类患者在发病后可能出现多种后遗症、预后状况较差,病情严重或治疗不及时的患者有较高的死亡风险。因此,早期识别并进行治疗干预对于此类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及时有效的采取治疗措施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也能提升后续患者的康复效果。本文主要从脑出血发病后的专业处理措施入手,简要介绍如何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以及预后情况,主要包括在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开展哪些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

安抚患者,保持冷静

当遇到患者突发脑出血时,周围人应尽力保持冷静,同时安抚患者的情绪并让患者有安全感,令患者感到有值得信任的人在帮助自己,这对于减轻患者紧张、恐惧情绪有较好的作用。微微抬高患者的头部以促进其脑血流灌注,为避免患者颅内压增加,应注意避免将其头部处于前屈状态;引导患者尽力保持深呼吸的状态,呼气时应缓慢,调节血管张力。待患者情绪平稳后确认患者的意识状态,若患者仍有意识则采用简洁、清晰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令患者能够对自身目前的处境以及当前所采取的急救措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提升患者的依从性,配合急救干预措施。

急救药物使用

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个体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急救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目前临床常用的脑出血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心血管活性药物。脑出血量较大的患者通常可能会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情况,因此及时采用心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有效维持患者的基本心血管功能并且同时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常用的心血管活性药物有阿托品、肾上腺素等。

2.降压药物。脑出血患者的血压通常较高,而患者的持续高血压状态则容易导致其脑出血症状不断加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患者发生脑出血后对其进行降血压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患者脑出血症状加重的情况发生。常用降压药物有硝苯地平、硝酸甘油以及硝普钠等。

3.脱水降颅压药物。当患者发生脑出血后其颅内压也会随之上升,而为控制颅内压的上升并将其降低可采用脱水降颅压药物进行治疗干预,此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渗透作用,同时增加机体尿液,进而起到降低颅内压力的作用,常用的脱水降颅压药物有乙酰唑胺、呋塞米、甘露醇。

4.护胃药物。脑出血后患者可能会有应激性溃疡等症状同时发生,对于患者的胃粘膜造成一定的损伤,进而影响其胃功能,导致正常营养摄入受阻,机体免疫力随之下降,康复更加缓慢。因此针对脑出血患者应注意对其胃粘膜进行保护,常用的护胃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西咪替丁、泮托拉唑等。

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当发现脑出血患者时应及时清除患者的口腔、鼻腔内的异物、分泌物等,避免患者的呼吸道受阻。此外应注意保持患者头部中立位,避免发生气道梗阻。

避免随意移动患者

由于脑出血患者通常会存在脑组织损伤以及脑血管破裂等情况,对患者的移动很可能造成患者脑出血症状进一步加重,延误治疗。因此在对脑出血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搬动、移位等行为,以避免在移动过程中对患者的脊柱、颈椎等重要部位造成损伤,并且在急救过程中应注意施救者的动作轻柔,避免力度、角度过大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

心肺复苏

脑出血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等症状,若此时患者无意识且无呼吸则需及时为患者进行心脏复苏以帮助患者恢复心脏活动以及脑供氧。开始心肺复苏前应确认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已被清除,避免引起患者呛咳、气道梗阻。将患者置于水平的硬体表面,采取仰卧位;施救者双膝弯曲跪立于患者身侧,双手交叠,掌根贴于患者胸骨下缘并借助于自身上半身力量对患者进行连续胸外按压,每分钟100~120次,每次下压深度约为5厘米。胸外按压30次后将患者头部后仰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2次,每次吹气1秒。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