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醉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1)心理疏导:多数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相关常识并不是很清楚,所以会出现各种的焦虑和害怕。在术前就诊时,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要做好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恰当的方法告知患者进行手术的必要性、麻醉的重要性及方法。并将相关的手术和麻醉相关的常识告知患者,对患者进行安抚和鼓励,以缓解患者紧张、害怕等心理症状。
(2)手术室环境:患者在全身或局部麻醉的情况下,麻醉部位会丧失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果室内温度太高,会导致患者的身体散发热量,从而引起高热。如果室内温度太低,身体就会散发出较大的热量,尤其是在手术创面较大的时候,那么就会导致患者的体温下降,出现寒战、心律失常等症状。对于全麻患者,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可能会引起患者的麻醉觉醒时间延长,甚至出现呼吸抑制术后并发肺炎等。因此要将手术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0-24℃,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维护患者正常体温。
(3)术前核实: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及外科医师共同确认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等。查看麻醉前用药的效果,判断患者有无假牙,及是否需要禁食、禁水等。
(4)准备手术药物:正确的手术用药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麻醉效果,实现镇痛,缓解患者的基础代谢和神经反射压力,同时还能减少麻醉剂量,防止手术中出现反射性低血压。
2、手术中的配合工作有哪些?
(1)按要求调整体位: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要配合麻醉医生调整好患者的体位,以便能更好的完成各项手术。首先要安抚患者的心理,并解释维持特定姿势的重要性,以获得患者的配合。除了局部浸润麻醉,其他任何一种麻醉方式都需要采取特定的体位进行。手术室护士要配合麻醉医生调整患者体位,尽量让患者处于一个较为舒适的姿势,便于术野的充分显露,也要确保呼吸道的畅通和循环的平稳,并且避免着床区组织受到压迫。注意保持姿势时使用的各类软垫、绑带,避免对手术造成干扰。
(2)全身麻醉配合:包括麻醉诱导、维持和苏醒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需要紧密合作。护士一定了解并掌握常见麻醉药物的性质、作用以及用法。在麻醉诱导阶段,要把患者牢牢的固定在手术台上,避免因为激动而从病床上摔下来,造成皮肤的损伤和骨折。在维持阶段,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按照麻醉医生的指示用药。苏醒阶段根据麻醉医生的要求,随时调整患者体位,协助患者吸痰,保证气道畅通。
(3)基础麻醉和强化:儿童使用基础麻醉。儿童呼吸能力还不够完善,很容易出现呼吸抑制的情况,护士一定要与麻醉医生密切关注患儿的呼吸和氧气供应状况,并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成人强化麻醉中使用的镇静剂用量较大,可出现梦境、焦虑等异常情况。在麻醉之前要把患者的肢体保持在合适的位置,避免患者过于躁动,影响手术。
(4)输血、输液的配合:在麻醉手术中患者因术前禁食、禁水,以及全身麻醉后被阻滞的部位或器官处的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较少,再加上术中伤口的渗血渗液以及挥发,大量体液流失,都会引起血压的降低。护士应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保持静脉输液通道通畅并为患者输液。护士应配合麻醉医生严密监测术中出血量,在必要时给予患者输血处理,并特别关注输血后的各项生命体征。
小结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高效、密切配合,能够确保手术步骤的顺利进行,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