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防和环境管理
1.1个人卫生
建议病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手不要直接接触口、鼻、眼睛等部位,以降低病菌感染概率。例如病人及照护者要勤用香皂及流动水洗手,特别是与病人接触后,进食前后及如厕后;要先用香皂把两只手搓揉一遍,包括两个指头之间、指甲缝、手背,持续时间超过20秒,再用清水冲净。如果没有自来水,可以用含有乙醇的洗手液来消毒。注意不要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以防病菌侵入身体。
1.2室内通风
室内通风是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和净化环境的主要途径,尤其对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室内有害气体含量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房间内的空气流通,是肺炎病人康复护理的关键。每日定期打开门窗,以排出房间中的污浊空气,流入清新空气。 特别是早上和晚上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室内通风效果最理想。朝各个方位开窗,可促进室内空气流通,提高通风效果。尤其适合大面积的房间。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通过空气净化器、换气扇等设备,完成室内的空气循环流通,从而提高房间内的空气质量。
1.3隔离措施
将病人安置到指定的隔离房间中,以降低传染的危险。如果病人与他人有过亲密的接触,可以采取戴口罩、戴手套等措施,预防病菌传播。为避免传染,被怀疑或曾与病原体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应在家中自行隔离。
2.药物治疗
2.1抗生素治疗
倘若肺炎是因为细菌感染导致的,医生会采用抗生素治疗,病人应严格按医嘱用药,完成治疗过程。
2.2抗病毒药物
针对病毒性肺炎的治疗,医生可能会采用抗病毒药物,从而控制病毒的扩散及复制。
2.3退热药物
倘若病人有发热症状,可采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但注意要严格按医嘱使用。
3.生活及饮食管理
3.1充分休息
病人应保证充足的休息,以促进病情康复,加强机体免疫力。
3.2适度运动
适当的身体运动能够加强呼吸肌力,改善血液循环,但应防止过于劳累。
3.3饮食调整
病人需增加维生素及优质蛋白的摄入,从而加强身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3.4补充水分
保证每天摄入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稀释尿液和痰液,预防便秘及促进排痰。
4.呼吸康复
4.1深呼吸练习
病人可以开展深呼吸锻炼,增加肺部容积,促进气体交换。
4.2呼吸锻炼
通过物理治疗师的指导,病人尽早开展呼吸功能锻炼,加强呼吸肌力,提高呼吸效率。
4.3雾化治疗
使用雾化器能够把药物转变成微小颗粒,更容易进入并作用于呼吸道,缓解症状。
5.心理及社会支持
5.1心理干预
肺炎病人往往因为各种因素影响产生心理压力,所以心理疏导的意义重大。对于病人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应及时疏导,鼓励其与家属、朋友多沟通。进行冥想、瑜伽等放松活动,以减轻心理压力,使其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病情恢复。
5.2家庭支持
对于病人康复来说,家人的关怀与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应构建和谐融洽的家庭支持体系。
6.监测与复诊
6.1定期监测
病人需要自行观察病情变化,按时监测体温、呼吸频率等,详细记录,按时报告给医生。
6.2定期复诊
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评估病情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小结
总之,康复期间肺炎患者需要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进行自我管理,保证充足的休息,注意饮食调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只有做好健康自我管理,才能使病人早日康复,防止病情复发,重拾健康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