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常规检验中,根据白细胞数值能更好的帮助医生判断儿童存在哪种感染情况,那么该如何考量白细胞检查结果呢?一般情况下,血常规检验报告中白细胞可以分为5类,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如果儿童出现疾病,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数量就会出现大的改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随着人年龄的改变,白细胞总数也会发生变化,如刚出生的婴儿白细胞正常值为15-20×10~9/L,而6-8岁的儿童白细胞正常值则贴近成年人水平。如儿童的白细胞数量低,以淋巴细胞分类为主,CRP升高不大,可能是存在病毒性感染;如果白细胞数量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CRP升高较大,可能是细菌感染。
3.2红细胞检查结果解读
首先是红细胞、血红蛋白数值,在不同年龄段参考范围也有所差异,临床医生可根据检查结果直接判断,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存在异常情况,诊断儿童存在贫血情况,可以根据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含量及浓度来判断贫血的类型。其次是红细胞分布宽度,这一项检查结果需要结合平均红细胞体积判断,如果分布宽度增加,有可能是因为缺铁性贫血、缺乏叶酸维生素B12引起巨幼细胞贫血造成;如果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没有太大变化;一般来说,红细胞分布宽度降低并没有特殊的临床意义。最后是网织红细胞,如果出现数量增高的情况,可能与红细胞造血活跃有关,在溶血性贫血、大出血等疾病中常见;如果是网织红细胞降低,提示有可能是骨髓造血不佳,常见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中。
3.3血小板检查结果解读
在儿童血常规检验中,还需要特别关注血小板数值变化情况,血小板是影响凝血功能的关键,如果血小板数量过低,就有可能出现出血情况,或者是流血不止,从而引起危险。一般来说,儿童的血小板参考范围是4.0-5.3×10~12个/L,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儿童血常规检查结果中,直接判读血小板情况。在血常规检验结果中,还有血小板平均体积这一指标,如果出现指标升高的情况,有可能是因为血小板破坏增多而造成,可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前状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疾病之中;如果血小板平均体积减少,有可能是骨髓增生低下引起,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化疗之后、巨幼细胞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疾病中。
总而言之,在儿童疾病诊治中,血常规检验属于很重要的检验方式,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儿童血常规检验结果来判断儿童的身体情况,同时血常规检验对于儿童疾病治疗、用药都有良好控制效果。因此在实际中,各位家长需要提高对儿童血常规检验重视力度,不能因为儿童害怕抽血而放弃检查,要做好儿童安抚工作,积极配合完成检验,及早做到疾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