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白细胞的正常值是多少,影响因素有哪些
2024-06-07 17:25:26
作者:郭迷
作者单位: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检验科

白细胞,俗称白血球,是我们血液中一类至关重要的细胞群体。它们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参与人体的防御机制,还在炎症、感染等病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了解白细胞的正常值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对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白细胞的基本概念、正常值范围以及影响因素。

白细胞的基本概念

白细胞是一类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和淋巴系统中。它们与红细胞和血小板一起,构成了人体血液的三大基本成分。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如细菌、病毒等,并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或癌变的细胞,从而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白细胞根据形态、功能和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五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中,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是抵御感染的主要力量;淋巴细胞则主要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时间较短,很快进入组织并发育为巨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较少,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过敏反应中,它们的数量会显著增加。

白细胞的正常值范围

白细胞计数(WBC count)是指每立方毫米(微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白细胞的正常计数范围可能略有不同。成人3.5~9.5×109/L (3500~9500/mm3), 婴儿15.0~20.0×109/L (15000~20000/mm3),儿童5.0~12.0×109/L (5000~12000/mm3)。

值得注意的是,白细胞计数并不是唯一评估白细胞功能的指标。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其功能也可能出现异常。因此,医生在评估患者的免疫状况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如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形态学检查等。

影响白细胞变化的因素

生理因素方面:

(1)年龄:新生儿和儿童的白细胞计数通常高于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白细胞计数逐渐降低。(2)性别:女性在妊娠期间和分娩后,白细胞计数会出现明显升高。此外,女性月经周期中的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影响白细胞计数。(3)种族:不同种族的人群在白细胞计数上可能存在差异。例如,非洲裔美国人的白细胞计数通常高于其他种族。(4)体力活动:适度的体力活动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白细胞数量的增加。然而,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身体疲劳和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白细胞计数。(5)情绪状态:情绪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进而影响白细胞数量和功能。

病理因素方面:

(1)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是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的常见原因。在感染过程中,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白细胞来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因此,感染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通常会明显升高。(2)炎症:炎症是机体对组织损伤或感染的一种反应。在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会大量聚集在炎症部位,导致局部白细胞计数升高。同时,全身性的炎症反应也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3)应激反应:手术、创伤、烧伤等应激状态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和白细胞数量减少。这是因为在应激状态下,身体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来应对外界刺激,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4)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异常增多或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5)其他疾病:除了上述疾病外,还有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影响白细胞计数。例如,肝病、肾病等慢性疾病可能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而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则可能导致白细胞数量增多。

白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增高(白细胞增多症):可能表明有感染、炎症、免疫系统疾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的存在。

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减少症):可能是由于药物副作用、骨髓功能障碍、先天性疾病或某些病毒感染造成。

结论

总之,白细胞是抵御感染和疾病的第一道防线。了解它们的正常值和受哪些因素影响有助于我们监测身体健康状态,采取相应的生活方式改善措施,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通过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我们可以帮助自己的免疫系统保持强健,更好地抵抗疾病和感染。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