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痰瘀阻结,气道不畅,肺气壅滞,不能敛降。临床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在现今社会,中西医结合作为一个独特的医学领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肺胀病的病因、治疗、转归预后及预防及护理措施等防治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病因
肺胀病名首见于《内经》,并对病机、证候进行了描述。
1.久病肺虚:内伤久咳、久哮、久喘、肺痨等慢性肺系疾患是引起肺胀的原发病。此外,长期吸烟、吸入粉尘,亦是损伤肺脏,肺失宣降的重要因素。
2.感受外邪:久病肺虚,卫外不固,易致六淫外邪反复乘袭。肺中痰瘀内结也是外邪入侵的重要因素,因外邪每借有形质者为依附,易于形成内外相引。外邪犯肺,愈加闭郁肺气,损伤肺脏,加重痰、瘀的形成。反复感邪诱发本病,是肺胀日益加重的主要原因。六淫之中以风寒、风热多见,尤以风寒常见,故肺胀冬春寒冷时节最易复发。
治疗
1.中医方面。可以通过针灸、中药等方法来调解脏腑、疏通经络,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2.西医方面。可以通过氧疗来纠正低氧血症,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改善呼吸功能,根据病情使用利尿剂改善心肺功能等。
转归预后
肺胀的各种证候之间有一定联系,常可相互转化和兼夹。其转归预后与患者体质、年龄、病程、病情、环境及治疗及时与否等诸多因素有关。凡体质强,年龄轻,病程短,病情轻,环境较好,治疗及时得当,可使病情基本稳定。一般而言,本病多属积渐而成,病程缠绵,经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尤其是老年患者,发病后若不及时控制,极易发生变化。病程中如见气不摄血,咳吐泡沫血痰,或吐血、便血;或痰迷心窍,肝风内动,谵妄昏迷,震颤,抽搐;或见喘脱,神昧,汗出,肢冷,脉微欲绝者,均为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救治,则预后不良。
预防及护理措施
1.预防方面应重视调治原发病,积极治疗外感,尤其对老年、久病体虚的患者,凡近期内咳喘突然加剧,痰色变黄,舌质变红,虽无发热恶寒表证,亦要考虑复感外邪病情加重的可能,应及时诊治,阻断病势的发展。
2.增强体质,防止外邪入侵。平时应注意对肺脾肾三脏的调理,常服用扶正固本方药增强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应避免劳欲过度,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调节情志,注意保暖。
3.调节饮食,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忌食辛辣香燥、酸咸肥甘、生冷发物等,杜绝生痰之源。戒烟酒。
4.痰蒙神窍证神志昏迷或昏惯不语者,要注意保持气道通畅,防止痰液阻塞气道,引起窒息;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等变化,警惕内闭外脱等危重病情的出现。病程中出现大出血者,有气随血脱,亡阴亡阳之虞,应严密观察,做好急救准备。
总之,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长期反复发作,伤及肺、脾、肾,使痰瘀阻结,肺气壅滞、肺体胀满,肺不敛降而成。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加强运动锻炼、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定期检查等手段,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肺胀。通过加强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肺胀病的认识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