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关于输血:直系亲属输血会更好吗?
2024-06-11 17:18:34
作者:黄友丹
作者单位: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眼熟吗?“影视版输血”

我想,如果你是一个影视爱好者,那么你对这样的场景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患者遭遇车祸大出血入院抢救,因失血过多急需输血,医生冲出手术室站在门口大喊“谁是AB型血,血库告急!现在病人情况危急需要立刻输血!”此时天空一声巨响,主角闪亮登场!“医生,病人是我姐姐,我也是AB型血,用我的血!”然后医生毫不犹豫抓住主角的手进入手术室,并安置在患者隔壁床进行采血,然后立即输给患者。不出意外,患者成功苏醒,手术室内外众人喜极而泣。

生活不是影视剧,亲友献血不科学

作为一名输血工作者,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患者家属来询问能不能把自己的血输给病人。但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上面那个场景是不存在的。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血站应当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标准,保证血液质量。血站对采集的血液必须进行检测,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医疗机构提供。

第二,直系亲属之间输血其实是一种不科学且更不安全的输血方式。患者家属认为,输别人的血还可能感染疾病,觉得自己的血输给家人会更安全。其实不然,因为直系亲属之间输血可能会引起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这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输血并发症。据研究统计,该病死亡率超过90%,亲属间输血会显著增加其风险。

什么是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通俗来讲,是指输血后患者体内进入了“外来物”,这种“外来物”——献血员的免疫细胞在受血者体内存活下来并攻击患者的组织和器官,出现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肝损伤、胃肠道症状和全血细胞减少。

为什么常见的异体输血不会出现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呢?这是因为我们平常输血的血来自无血缘关系的献血者,无血缘关系的两人体内免疫细胞表面的抗原差异大,在受血者(即患者)免疫状态正常的情况下,受血者免疫系统能够轻松识别并清除外来的免疫细胞。而来自直系亲属的血就不同了,直系亲属间遗传基因相似,免疫细胞上的抗原差异较小、排斥较弱,导致患者的免疫系统无法成功识别非自身免疫细胞。来自直系亲属体内的免疫细胞在受血者(患者)体内成功存活并分裂增殖,由于患者当前处于免疫力较低的状态,但外来细胞功能正常,此时这些外来的免疫细胞就可能反客为主,在患者体内造反,反过来把受血者的免疫细胞视为异物、识别并攻击患者的组织和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而且血缘越亲风险越大,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亲属之间的输血。

安全输血无小事

其实,为了保障输血安全,医院血库里的血在输用前都是经过了严格的筛查检验的,最大可能地降低输血风险。首先,献血前,工作人员会对献血员血液进行一个初步的快速检测,初步筛查包括血型正定、乙肝表面抗原、谷丙转氨酶及血红蛋白检测。

采血后,血液经冷链运输到达中心血站,进一步对血液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标志物、梅毒螺旋体(TP)标志物,以及国家和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定的地方性、时限性输血相关传染病以及谷丙转氨酶(ALT)、ABO血型、RhD血型等进行检测,必须同时使用不同厂家或批号试剂,由不同操作者对同一标本进行检测,两次检测结果均合格的血液才能放行供临床使用。但检测存在一个窗口期,可能导致假的阴性结果,这也是为什么输血并不是绝对安全的。

在血荒期,如果实在找不到血源,而病人情况危急必须输血,不得不采集亲属血液时,也并非绝对不能够使用的。建议在血站进行辐照处理后输注给患者,能有效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辐照处理能够有效灭活免疫细胞,从而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