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目前作为高端的影像学检查,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它能将功能图像与解剖图像融合,一次显像就可以获得全身图像,方便临床医生一目了然地掌握患者全身情况,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次成功的PET/CT检查离不开检查前的准备工作,那么,PET/CT检查前都有哪些事项需要注意呢?本文将一一介绍。
PET/CT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首先,PET/CT检查前需要禁食6小时以上,空腹血糖应尽量控制在正常水平(<6.1mmol/L),对于无法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水平<11.1mmol/L。因为,做PET/CT检查时,注射的显像剂18F-FDG是一种葡萄糖类似物,与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葡萄糖性质类似。如果没有禁食,或者血糖控制不佳,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细胞“吃饱了”葡萄糖,“假葡萄糖”18F-FDG被细胞摄取的量就会明显下降,显像效果不理想,从而无法达到诊断疾病目的。此外,住院患者,如果用的是葡萄糖类的注射液,也是需要停用的。
其次,检查前6~8小时需停服一切不必要的药物,尤其是降糖类药物,比如二甲双胍。必须服用某些药物时(如降压药或止疼药等),可以在检查当天随身携带,跟医生确定服药的方法以及时间。肿瘤化疗患者,需要提供化疗的时间,同时检查前2周尽量不用升白针,以消除升白针所引起的骨髓反应,减少对骨髓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漏诊。
PET/CT检查前一周内,应尽量避免消化道造影或钡餐等检查。因为钡餐检查后,钡剂在消化道内残留,虽然PET图像不受影响,但在CT图像上,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伪影,影响图像观察以及疾病的诊断。已做钡餐的患者,最好在钡剂完全排出后再行PET/CT检查。上机扫描前要多喝水。PET/CT检查前需要禁食6小时以上,此时胃肠道的管壁处于紧贴状态,没有撑开,胃肠道显影不充分,无法看清楚,容易漏诊胃肠道疾病。检查前大量喝水,一方面可以使胃肠道充分充盈,有利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另一方面,多喝水可以促进显像剂代谢及排出。
候诊时,尽量保持安静休息,少说话、少走动。因为注射显像剂之后,显像剂是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脏器的,这个时间大概需要1小时。如果患者在此期间多说话或多走动,声带或者肌肉的显像剂摄取量会明显增加,此时,PET/CT报告医生将无法判断其是否有病变,同时不利于显像剂正确分布,使PET/CT检查无法准确的反应患者全身的真实情况。
最后,检查当天需要带齐所有与疾病相关的文件及影像资料,这样PET/CT报告医生可以针对疾病的情况重点关注、综合评估。同时,检查当日应尽量穿宽松且无金属的衣物,女士尽量不要戴首饰,以减少金属伪影对图像的影响;天气寒冷时,要注意保暖,防止棕色脂肪显像剂摄取的增加,影响疾病诊断。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等,最好有专人陪同检查;不能配合的患者,如儿童,可遵医嘱提前使用镇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