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胃食管反流病知多少?生活调整是关键
2024-06-07 16:24:14
作者:黄小燕
作者单位:衡阳市耒阳市中铁五局集团二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医院
一、GERD(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解析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全球上升。GERD主要表现为胃酸和胃内容物逆流至食管,导致不适和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GERD的典型症状包括心窝烧灼感和反酸。心窝烧灼感是胸骨后或剑突下的烧灼或不适感,餐后或躺卧时加重,由胃酸刺激食管黏膜引起。反酸则是胃酸或食物残渣反流入口腔,口中出现酸味或苦味,有时伴恶心和呕吐。GERD除典型症状外,患者可能感到喉咙痛或声音嘶哑,由胃酸反流至咽喉部位刺激喉部黏膜引起。同时,GERD患者可能伴有慢性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因胃酸反流至气道刺激呼吸道黏膜所致。部分GERD患者还可能出现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胸痛常因食管黏膜受胃酸刺激引发食管痉挛所致,吞咽困难则由食管炎症导致食管狭窄引发。

注意: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混淆,确诊需专业医生评估。

二、病因探析

GERD,即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胃酸及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发食管炎症。病因多样,主要包括:

1. 降低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使胃酸易于反流至食管,可能由年龄增长、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引起。

2. 食管清除能力下降,延长反流物在食管停留时间,增加食管黏膜受损风险,可能与食管运动障碍、狭窄等有关。

3. 胃内压增高,促进胃酸反流至食管,肥胖和妊娠是常见因素。

4.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如暴饮暴食、饮食过快、过度饮酒、久坐不动等,增加GERD发病风险。

三、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流程

胃食管反流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准确诊断是关键。诊断流程如下:

首先,医生进行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症状及体征,初步判断胃食管反流病可能性。

其次,根据病情安排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可能还需幽门螺杆菌检测。

内镜检查是关键步骤,可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情况,发现病变并进行病理检查。

此外,pH监测可判断胃酸反流,食管测压评估食管蠕动功能。

必要时,影像学检查如X线钡餐、CT等,了解食管、胃及周围结构,排除其他疾病。

四、治疗与管理:生活调整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占据重要地位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反酸、烧心等。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调整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在饮食调整方面,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咖啡、酒精等,都可能加重胃食管反流症状。此外,患者还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避免过饱。同时,在睡前2—3小时内应避免进食,以免加重夜间反流症状。

2.患者应该保持健康体重,减轻腹部压力,有助于缓解胃食管反流症状。

3.患者应戒烟限酒,减少腹压增高的活动,如穿着紧身衣物、频繁弯腰、提重物等。这些行为都可能加重胃食管反流症状,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4.睡眠姿势方面,患者可以尝试抬高床头15—20厘米。这样做有助于减少夜间反流,改善睡眠质量。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如保持房间安静、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

5.学会放松,避免情绪紧张加重症状,患者可以通过运动、冥想、呼吸练习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五、药物治疗与手术干预:全面解析GERD的治疗策略

在药物治疗GERD方面,抗酸药和促胃动力药是常用药物。抗酸药通过中和胃酸减轻食管黏膜刺激,但过度使用可能影响消化功能。患者应按医生指导使用。促胃动力药增强胃肠蠕动,减少胃酸在食管停留时间,但可能有副作用。患者也需遵循医生指导。对于难治性或严重并发症的GERD,药物治疗可能不佳,手术治疗成为选择。抗反流手术改变食管与胃连接结构,增强括约肌功能,但手术也有风险和并发症。患者需了解风险并与医生讨论制定最佳方案。

对于GERD患者来说,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治疗并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同时,医生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GERD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