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最典型的是“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有的还伴有皮肤瘙痒,尤其是外阴瘙痒。没有“三多一少”症状,不等于没有糖尿病,因为有很多患者在糖尿病初期无任何症状,仅在健康检查或其他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有糖尿病。糖尿病的诊断需要科学的血糖检测,而不是凭感觉或者主观臆断来判定。
糖尿病不只是血糖高这么简单,关键是它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像我们的心血管、大脑、肾脏、眼底、神经系统等因长期“泡”在“糖分超标”的血液中会逐渐出现病变,进而引发心梗、脑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多种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瘫痪、肾衰竭、失明、截肢,甚至死亡,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糖尿病,这个看似“甜蜜”的杀手,其实刀刀不“温柔”,它刀刀插在要害。
有的人得了糖尿病,感觉没有任何症状,于是不管不顾,结果引发悲剧,后悔莫及。其实不管糖尿病有没有症状,它的伤害都在那里,不离不弃。只要确诊糖尿病,就要及时治疗,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病情,科学合理的选择降糖药,把血糖控制在合适水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糖尿病的发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糖尿病的发生除了受小部分的遗传因素外,其发生与日常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在日常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合理膳食,管住嘴。“管住嘴”,这并不代表糖尿病患者要与好吃的美食完全绝缘,而是要“吃的巧”,“吃得好”,吃的更科学合理。在控制碳水化合物总量的同时应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碳水化合物, 适当增加非淀粉类蔬菜、水果、全谷类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精加工谷类的摄入,避免高脂高盐高糖饮食。只要科学饮食,糖尿病患者一样可以与美食相伴。 坚持运动,迈开腿。每天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像慢跑、快走、骑车、太极拳、广场舞、游泳等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应根据个人喜好对运动类型、持续时间、运动强度和频率进行个性化规划,注意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宜剧烈运动,运动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减轻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独立且重要的发病因素,会大大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患者,要积极减重,把体重控制在合适的范围,拒绝超重。 血压血脂达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有共同的土壤,更会“狼狈为奸”,共同作案。积极控制血压和血脂,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戒烟限酒。吞云吐雾,酗酒无度,都会增加促进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对于糖尿病,我们一定要提高认知,科学认识它,避免跳入误区。对于糖尿病,糖友不要迷恋所谓的“保健品”,保健品到头来只会延误治疗,加重病情。有的糖尿病病人仗着自己血糖高,就一天不吃不喝,这极容易导致低血糖及糖尿病急症的发生,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到目前为止,糖尿病还是一种不能根治的疾病,需要长期规律使用降糖药及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并且定期监测血糖,以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