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告别嘟嘟脸:腮腺肿大的预防与治疗
2024-06-07 16:35:07
作者:覃红瑜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唾液腺又称涎腺,由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分布在口腔粘膜的腭腺、唇腺等众多小涎腺组成,各有管道通向口腔,所有腺体均能分泌唾液,唾液具有湿润口腔粘膜、便于吞咽、初步消化食物、杀菌、调和食物、利于语言功能等作用。唾液90%为腮腺和下颌下腺所分泌,其余涎腺分泌量较少。唾液腺炎症根据感染性质分为化脓性、病毒性和特异性感染三类。临床上常见的唾液腺炎症有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涎石病和下颌下腺炎及唾液腺特异性感染等。

一、嘟嘟脸是什么?

很多病毒和细菌都可以引起腮腺炎,而我们常常讲的“痄腮”、“流腮”是指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腮腺部位发生炎症,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好发于冬、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的食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播,具有终身免疫性,也就是说人一生只得一次。腮腺炎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出现并发症可能会很严重;而其他病毒和细菌引起的腮腺炎不具有免疫力,可以反复多次患病。

二、腮腺炎症状有哪些? 

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下向后弥漫性肿胀,局部皮肤发热、紧张发亮但皮肤不红,通常可累及对侧腮腺,张口咀嚼及进食酸性饮食时疼痛加剧,可累及其他涎液腺、胰腺、睾丸或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查血常规白细胞数正常及减低(伴睾丸炎者白细胞计数可增高),血尿淀粉酶增高,大部分患者还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左右,间断性,如果没有并发症,一周左右可自愈。

三、腮腺炎的并发有哪些?       

腮腺炎可以并发睾丸炎、病毒性脑炎、胰腺炎、心肌炎、肺炎等。当腮腺炎患儿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发热等症状时,需要警惕胰腺炎,这种病严重时可致命;如果出现头痛、持续发热、呕吐、精神差,甚至抽搐时,需要警惕病毒性脑炎;当女孩子出现腹痛时,需要警惕卵巢炎;男孩子发热伴“蛋蛋”肿痛时,需要警惕睾丸炎。如果并发了双侧睾丸炎,有可能导致成年后的不孕症。

四、腮腺炎如何治疗?   

(1)隔离、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常用温盐水漱口,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或软食,忌酸、辣、辛、干、硬食物,以免因唾液分泌及咀嚼时疼痛加剧。

(2)对症治疗为主,腮腺肿大、疼痛较明显、全身症状(如高热)明显者:建议通过静脉给予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和维生素C,连续3-5天,症状明显好转后改为口服抗病毒药物3-5天。通过10天左右系统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都可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

(3)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尚无肯定效果,对重症或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等时可考虑短期使用。

(4)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对止痛、消肿有一定效果。

(5)男性成人患者在本病早期应用己烯雌酚,以防止睾丸炎发生。

(6)中医中药:散风解表,清热解毒。用板兰根60-90克水煎服或银翅散加大青叶15克水煎服;局部外涂可用紫金锭或青黛散用醋调,外涂局部,一日数次;或用薄公英、鸭拓草、水仙花根、马齿苋等捣烂外敷,可减轻局部胀痛。

五、腮腺炎如何预防?       

1.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1.5岁接种一针,6岁接种一针。15岁以下儿童均可接种。目前有麻腮疫苗、麻风腮疫苗。

2.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

3.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                                                                             六、隔离多长时间?       

腮腺炎,如果没有并发症,大概一周左右可自愈,腮腺肿大完全消失,可以解除隔离(可以恢复正常上学、上班了);如果接触了腮腺炎病人,需要隔离观察3周。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