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药的分类
中药种类繁多,具体可分为以下12种种类:
(1)解表药:细辛、桂枝、防风、桑叶、菊花、薄荷等;(2)清热药:金银花、栀子、重楼、柴胡、蒲公英、白头翁等;(3)化痰止咳平喘药:制半夏、川贝、杏仁、前胡、鱼腥草等;(4)平肝熄风药:天麻、蜈蚣、炒地龙等;(5)祛风湿药:羌活、独活、木瓜、防风、泽兰等;(6)活血化瘀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牡丹皮等;(7)行气药:陈皮、木香、姜黄、炒枳壳等;(8)止血药:白芨、茜草、黄炭等;(9)消食药:炙鸡金、炒莱菔子等;(10)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炒车前子等;(11)安神药:炒酸枣仁、制远志、制五味子等;(12)泻下药:生大黄、火麻仁、芒硝等。其每项都是根据药材性味、功能、和主治进行分类,同一种药材会有多种治疗疗效,联合使用能有助于药效发挥,但也存在药物配伍禁忌,药物配伍不当时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使药物产生毒性,造成生命威胁,因此在疾病治疗时,需高度重视药物的配伍禁忌。
2 配伍禁忌
(1)“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元参,细辛,白勺。
(2)“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肉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经现代医学研究实验表明,药物配伍存在禁忌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判断,如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甘草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酸,水解后会产生新的成分,类似于西药中肾上腺素的作用,可导致水钠潴留,而其反的四位药材疗效,则是消肿,解除水钠潴留,药理作用恰恰相反,两组药物相互作用。且经试验证明,两组药物合煎、分煎后配合一起,将其煎液用于小白鼠腹腔给药或灌肠,发现小白鼠体内LD50随着甘草的用量增加而降低,毒性随之增加,充分的说明了其药物组合存在配伍禁忌。
针对“十九畏”内的硫磺畏朴硝进行研究后,发现服用硫磺后其在体内形成的硫化物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导致轻微腹泻,而朴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服用后遗留在肠道内形成高渗溶液,刺激胃肠道加速蠕动,导致患者腹泻。经两组药物联用的实验表明,二者连用不仅会导致严重腹泻还会导致肠痉挛等严重副作用的出现,证明两组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
3 中药联用总结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药的使用方式也不仅仅是通过煎煮进行口服,还可用于外敷、熏制等多种手段。中医强调以人为本,主张辨证论治,认为药物有“阴阳”,将其属性、共性,统一纳入阴阳之中,通过阴阳阐述药物的药理和功效,寻找其规律性,由此可体现出中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在药物是否可以进行联用和配伍禁忌的问题上,对于医学古籍记载的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进行了研究认证。古人通过具体实践了解每味药材的具体功能和主治作用,再通过进行药物联用实验,以明确药物的配伍禁忌,一定程度上规避错误用药导致治疗失败和加重病情恶化的风险。现今,根据有效的科技手段对古方进行验证剖析,进一步确保了联合用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让我们对中药联用机制和配伍禁忌机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对于中药研究的未来仍有慢慢长路在等待我们发掘,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创新,以传承中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