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人类疾病80%与饮用被污染的水有关,水质不良可引起多种疾病。饮用水受病原体污染可引起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尤其是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据报道大约有40多种传染病可通过水传播,在我国41种法定传染病中,介水传染病有8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钩端螺旋体病、感染性腹泻、血吸虫病。介水传染病一旦发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直接的,有时呈暴发性流行,危害较大。目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介水传染病一直没有得到完全控制,仍然是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一类疾病。
一、什么是介水传染病?
介水传染病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
二、介水传染病发生的原因
1.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
2.净化消毒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由于管道渗漏、出现负压等原因,重新被病原体污染。
三、介水传染病的病原体来自哪里?
主要来自人粪便、生活污水、医院以及畜牧屠宰、皮革和食品工业等废水,主要有三大类:
1.细菌:如伤寒与副伤寒杆菌、霍乱与副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
2.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轮状病毒等。
3.原虫:如血吸虫、贾第鞭毛虫、溶组织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等。
四、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1.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则发病者可终年不断,病例呈散发流行。
2.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
3.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五、介水传染病的案例
1.WHO报道,津巴布韦仅在2008年8月至2009年1月期间,霍乱病例就有6万多例,死亡3000多人。
2.1991年,霍乱侵入南美洲,由于水体受到广泛污染,流行的前4个月仅在2200万人口的秘鲁就发生数十万病例。
3.1983年,我国广西某地一个小镇,由于大雨工会水源被污染,发生成人轮状病毒腹泻暴发,一个多月发病5183例。
4.1993年,美国威斯康星州某地市政供水被隐孢子虫卵囊污染,导致84万人口中有40.3万人罹患隐孢子虫病,出现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60多人死亡。
5.2013年10月中旬,云南省某中学自备水井大雨后被旱厕污染造成甲肝暴发,100余名学生感染。
6.2018年,菲律宾大马尼拉18个乡镇因洪水,水体受到污染,公众涉足洪水,暴发钩端螺旋体病疫情,1月至7月发病368例,死亡52例。
六、如何预防介水传染病?
1.保护水源及环境:设置卫生防护带,加强对水源地管理,对水源地做警示标志,做必要的卫生维护,保证水源周围无污染;不要在水源地倾倒垃圾、排放生活污水;不要在水源地游泳、钓鱼、洗车、洗衣服、划船等;禁止在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及时清除水源地周边及上游的淤泥、垃圾、动物粪便、动物死尸等污染源。
2.农村分散式供水的取水口,应该设置防护措施,在农村积极推广简易自来水,对水源和水质进行消毒处理,加强卫生监督和管理。
3.妥善处理农村地区粪便:不可以向河流、湖泊倾倒粪便,做农家肥料的储存粪便应当先经消毒和除虫卵处理,并妥善保管,不被雨水冲刷;提倡使用三格式化粪池等无害化卫生厕所。
4.对患者、潜伏期病人应予以隔离。对病人的排泄物、接触过的物品以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高危人群定期做身体检查。医院的医疗废水经过严格消毒处理后再排放。
5.建立生活饮用水相关制度,加强生活饮用水消毒,确保饮用水安全。
6.提倡饮用煮沸或者过滤的饮用水,不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河水、湖泊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