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结石,它的种类繁多。长在牙齿里的叫牙石,长在胃里的叫胃石,长在胆囊里的叫胆结石,长在皮肤或四肢关节处叫痛风石,还有长在泌尿系统的泌尿结石。不管是哪种结石,发作起来都是让人谈石色变。今天我们讲的是泌尿结石,在众多结石分类中,泌尿结石占据了一席之地。它既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也是一个现代医疗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据考古学家证明,泌尿结石已经存在有7000多年的历史。别看这小小的石头,世界上再强壮的人也可能被一颗小如沙粒的石头撂倒,堪称“疯狂的石头”。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长结石,5%~1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泌尿系统结石。我国发病率在1%~5%,南方高于北方,到达5%~10%,男性更常见,男女之比3:1,好发年龄在25~40岁。
泌尿结石又称尿路结石、尿石症,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结石所在部位可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肾结石种类多,可大可小,小的像沙砾样,大者可长满整个肾盂,肾盏,形似鹿角,称为鹿角形结石;而输尿管结石则是小的肾结石落入输尿管导致;肾脏、输尿管结石随尿液排入膀胱形成膀胱结石;存在于尿道的是尿道结石,也可由肾结石或者膀胱结石随尿液排出卡顿在尿道形成。
泌尿结石是人体病理矿化的一种疾病,它的形成过程是某些因素造成尿中晶体物质浓度过高或者溶解度降低呈过度饱和状态,析出结晶并在局部生长聚集(如水煮盐),最终形成了结石。结石的原因有很多,如年龄、性别、饮食因素、职业、感染、遗传、解剖因素、其他疾病等等。一般来说过量摄入蛋白质、脂肪、高嘌呤食物,喜欢吃甜食、浓茶、菠菜、豆类的人比较容易得结石病;此外喝水少、运动少也是危险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这种小小的石头和人体互不干扰。年轻身体素质好的也没感觉到石头的存在。人们常说结石不是大病,但疼起来让人“绝望”,是种“仅次于分娩的疼痛”。有的人发作开始只是感觉到小肚子附近疼痛,但又说不出具体位置;或者仅发作一次或者平时只有微微隐痛,往往被忽略而误诊,等到肾积水严重出现全身症状时已晚。有的人则是突然发作的腰部刀割样疼痛,还伴有血尿或脓尿、发热等,让人痛不欲生。
如何发现这些“疯狂的石头”?
1、B超是重要筛查手段,能发现2mm以上的结石,还能发现肾积水及肾实质性萎缩情况,儿童和孕妇首选;2、尿路平片:能发现90%以上泌尿结石,能够确定结石位置、形态、大小和数量,检查方便快捷;3、CT和磁共振:分辨率高,可以发现1mm大小结石,让疯狂的石头无处遁形;4、内镜检查:如肾镜和膀胱镜,通常用于尿路平片未显示石头或者造影不能确诊时。
如何赶跑这些疯狂的石头?
不同结石有不同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治疗等手段。对于直径在4mm左右的结石,表面光滑、尿路无梗阻可以保守治疗。通过大量饮水、多跑多跳多运动,辅助一些排石药物如中药、盐酸坦索罗辛等可排出体外。体外冲击波碎石仅适用于直径<2cm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超过6mm结石自发排出可能性极小,建议手术治疗。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开放性手术目前少用。
泌尿系结石大多数会复发。我国泌尿系结石以钙结石为主,大多为草酸钙。除了常见的钙结石、,还有尿酸结石、感染性结石、药物性结石等。许多代谢、解剖和膳食因素都有可能促发钙结石,结石的预防应该从改变生活习惯和调整饮食结构开始,需要做到:1、多饮水,建议每天喝水2.5L-3L;2、控制饮食钙和草酸钙的平衡,建议少吃菠菜、豆类、茶叶、土豆和李子等含草酸钙较高食物;3、清淡饮食,少油少盐,限制糖分摄入;4、不宜过量食用动物蛋白质、脂肪,控制体重;5、多吃粗粮和膳食纤维,增加水果蔬菜;6、限制高嘌呤饮食,少吃动物内脏。
结石疼痛不能忍!切记,治疗好后,一定多喝水,勤排尿,不要憋尿。要定时复查,避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