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引起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大多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是胰岛素利用障碍所引发的。在糖尿病早期阶段,患者多无明显的症状,而在病情不断加重下,患者会出现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的症状。在患者病情更加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多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长期治疗,如果患者没有对自身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则会具有较为严重的危害,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使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或衰竭。
二、如何护理糖尿病患者?
1.心理护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其出现极度焦虑、易怒等情绪的时候,会使其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增加,血糖也会升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重视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乐观的情绪,多参加一些有益于心情舒畅的活动。患者家属还应当给予患者充分的耐心和爱心,安抚患者的情绪,使其了解自身的病情状况,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此外,受到糖尿病的影响,患者在生活中需要忌口的食物比较多,这使得患者会产生失落感,为了稳定患者的情绪,家属可以使用其他食物代替。
2.饮食护理
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出现多食、多饮的情况,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饮食则是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患者家属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按照患者的身体素质进行饮食细化的制定,对糖、蛋白质和脂肪在饮食中的比例进行控制,保证患者饮食营养的同时,也能够减少热量的摄入。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病情特点就是血糖高,所以,在饮食护理中,还需要使患者保持低糖、低脂、低盐的饮食习惯,多使用一些清淡且有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也可以多食用一些高纤维素的食物,如玉米、菠菜等,但需要对进食量进行控制,且禁止患者食用高胆固醇、高糖、高脂肪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戒烟戒酒。此外,如果糖尿病患者体型肥胖,则需减轻体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轻身体负担,控制血糖。
3.运动护理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慢跑等,自行控制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最好每日坚持运动半小时,且避免高强度运动。在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时候,最好有家属陪伴,以便于在患者出现低血糖情况的时候及时调整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时间、运动频率以及运动项目都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调整,以免影响患者的运动兴趣。
4.用药护理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服药,并对药物的服用规律进行掌握和区分,不可颠倒药物服用时间,也不能随意停药。在患者用药之后,需要对患者的反应进行观察,需警惕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一旦出现头晕、出冷汗等低血糖情况时,需及时服用带有糖分的食物,如果患者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5.定期监测血糖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定期为患者监测血糖,并对血糖数据进行记录,将其作为患者日常饮食量和运动量的参考。
总而言之,家属一定要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尤其需要控制患者的日常饮食,保证患者日常作息的规律,并坚持运动、按时用药,这样才能够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平稳的控制,使其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