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也会发生心肌梗死呢?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心梗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的历史,年轻人患心肌梗死的风险就会增加。还有一些年轻人可能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这也会增加他们患心梗的风险。 “三高”:“三高”指的是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会使冠状动脉里长满斑块导致心梗。而高血糖本身就意味着代谢的紊乱,长期血糖过高导致血管斑块,造成血管堵塞或狭窄而引起心梗。高血压会造成内皮功能的损害,容易在血管里形成斑块,所以高血压的病人也容易得冠心病。以往我们会认为“三高”都是发生在老年阶段,但随着大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深陷其中,这使心梗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动脉硬化和心梗的风险。 (2)肥胖和缺乏运动:肥胖和缺乏运动会导致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增加了心梗的风险。
(3)压力和焦虑: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可能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压力会导致激素释放和血压升高,增加心梗的风险。
(4)药物滥用:某些药物的滥用,尤其是兴奋剂和违禁药物,可能增加心梗的风险。
由此可见,年轻人患心梗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心理因素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的综合作用。因此,面对强势来袭的“心梗”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才能降低心梗的发生风险呢?
老年人与年轻人心梗有何不同? 年轻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症状比老年患者更加明显、更加典型,因为年轻患者对疼痛比较敏感,所以表现为剧烈的疼痛或者胸闷。而老年人因为其自身感觉的钝化,可能没有明显的胸痛、胸闷等症状。
年轻患者比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更多,后果更严重。老年人活动量小,多为稳定性心绞痛,定期服用药物进行预防、治疗,心脏侧支循环建立可保证正常心肌供血,除去大面积心梗、多支血管病变者,多数心梗患者并发症较少,预后较好。年轻患者多为首次发病,其心脏未能建立血管的侧支循环及心肌缺血预防处理的保护作用,发生急性心肌梗的并发症较多,如心源性休克等,抢救不及时很容易死亡。
三、心肌梗死如何预防?
1. 饮食管理
1.1 低盐低脂饮食
年轻人应该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盐食物,因为这些会增加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风险。成年人每日脂肪摄入量约25—30g(约为家用小白瓷勺2.5-3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5克(约为一啤酒瓶盖的盐量)。拒绝反式脂肪酸,选择低脂肪和低盐的食物,例如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瘦肉和鱼类。
1.2 高纤维食物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促进消化系统健康。推荐食物包括全麦面包、燕麦、豆类、坚果等。例如坚果推荐摄入量为25—35g,这近乎于一只成人的手捧起的量。
1.3 控制糖分摄入
过多的糖分摄入与肥胖和糖尿病有关,这些疾病是心梗的危险因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以太古标准方糖为例,25g糖大概就是5块半方糖)。各类人群均应减少添加糖的摄入,但不包括天然水果中的糖和主食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
2. 运动和体育活动
2.1 定期运动
有氧运动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推荐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骑自行车等。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推荐每周至少进行3—5次中等及中等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日常活动平均每天行走6000步。
2.2 增加力量训练
年轻人除了有氧运动,力量训练也很重要。通过增强肌肉,力量训练可以提高代谢率,有助于控制体重和改善身体健康。鼓励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每周2—3次。
2.3 避免久坐
由于现在年轻人工作繁忙,经常会长时间久坐。这大大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应每隔一段时间就站起来活动一下,促进血液循环。
3. 生活习惯调整
3.1 戒烟限酒
烟草对心血管健康有害。年轻人应该戒烟或逐渐减量至戒烟,并且避免吸入二手烟。酗酒会增加心脏病和心梗的风险。有饮酒习惯的年轻人建议戒酒或严格控制饮酒量。若饮酒,男性饮用葡萄酒应小于100ml,啤酒小于250 ml或白酒小于50ml,女性减半。避免酗酒。
3.2释放压力,良好睡眠
长期的压力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年轻人应该学会有效地管理和减轻压力,例如通过休闲活动、冥想和呼吸练习等方式来缓解压力。良好的睡眠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年轻人需要每晚7—9小时的睡眠,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修复。
3.3保持合理体重
肥胖的人发生心梗风险更高。体重指数理想范围:18.5-23.9千克/米²(kg/m²)。计算方法: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²)。除了体重指数,腹型肥胖也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即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因此,运动和饮食要保持平衡,以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及腰围目标。
4. 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竞争的增加,年轻人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与压力。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尤为突显。而过大的心理问题则会增加心梗的风险。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减少压力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学会放松和应对困难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一环。但若您不能自我调节时,请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支持和帮助。
越来越多的年轻心梗患者提醒我们,年轻已经不是资本。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感到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可能还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疼痛、冒冷汗、恶心呕吐等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把握发病后120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维护您的“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