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静脉曲张 注意保健是关键
2024-06-12 19:13:31
作者:李山峰 赵峰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静脉曲张,作为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的扩张、扭曲和血流受阻。该病症多见于长时间站立、久坐或负重工作的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据统计,我国静脉曲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降低发病率、缓解症状,关注保健措施至关重要。

静脉曲张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1、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站立或久坐,会导致下肢静脉内压力增加。由于静脉瓣膜的受损,血液回流受阻,进而引发静脉曲张。因此,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时进行活动和放松,对预防静脉曲张至关重要。

2、肥胖

肥胖是引发静脉曲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超重会增加下肢承受的压力,使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导致静脉曲张。保持健康的体重,减少下肢的压力,有助于降低静脉曲张的发病风险。

3、怀孕和生育

孕期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影响下肢静脉回流;产后子宫收缩,静脉瓣膜受损,从而导致静脉曲张。孕妇应注意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静脉曲张的问题,保障母婴健康。

4、家族遗传

有静脉曲张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较高。因此,了解家族病史,早期预防和干预,对降低静脉曲张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5、患有慢性疾病

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增加静脉曲张的发病风险。对这些慢性疾病的及时治疗和控制,有助于降低静脉曲张的发病几率。

静脉曲张的预防与保健方法: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①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加重下肢静脉压力,容易导致静脉曲张。因此,我们需要定时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

②定时休息和伸展:在工作或学习过程中,要每隔一段时间停下来休息,并做一些伸展运动,以缓解下肢压力。

③健康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有助于降低静脉曲张的风险。

2、控制体重

①保持健康体重:过重会增加下肢静脉的压力,容易引发静脉曲张。通过合理饮食和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②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有助于保持排便顺畅,减轻肠道对静脉的压迫。

3、合理饮食

①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上所述,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保持排便顺畅,降低静脉压力。

②避免过多盐分摄入:高盐饮食会导致水肿,增加静脉压力,容易引发静脉曲张。因此,要适量控制盐分的摄入。

4、孕妇保健

①孕期休息与锻炼:孕妇在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进行适量的锻炼,如散步、瑜伽等,以减轻体重增长速度。

②产后康复锻炼:产后及时进行康复锻炼,有助于恢复下肢静脉功能,降低静脉曲张的风险。

5、加强锻炼

①适量有氧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曲张。

②锻炼下肢肌肉:加强下肢肌肉锻炼,如深蹲、提踵等,有助于增加静脉瓣膜功能,减轻静脉压力。

6、定期检查

①  高危人群筛查:对于有家族史或长期从事高危职业(如教师、护士、工人等)的人群,应定期进行静脉超声检查。

②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旦发现静脉曲张的症状,如下肢酸胀、疼痛、水肿等,要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7、穿着合适的鞋袜

①选择合适的鞋子:穿着舒适的鞋子,避免高跟鞋、紧鞋等不利于静脉回流的鞋款。鞋跟过高会增加腿部压力,导致静脉曲张加重。

②穿着透气的袜子:选择透气性好、弹性适中的袜子,有助于减轻下肢静脉压力,预防静脉曲张。

8、戒烟限酒

①戒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加重下肢静脉压力,从而增加静脉曲张的风险。因此,戒烟对于预防静脉曲张具有重要意义。

②限酒:适量饮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过量饮酒会导致血管损伤,不利于静脉健康。因此,要保持适量的饮酒习惯。

9、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①避免高温环境: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如桑拿、热瑜伽等,会导致血管扩张,加重静脉压力。因此,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②适当休息: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活动时,要定时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减轻静脉压力。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