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作为我们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阴阳转枢的重要日子,“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在大雪节气到冬至的这些天是夜晚最长的时候,在中医里,夜归属于阴,也是脏腑修复之时,所以我们需要尽量早睡、避免外出活动,做到神志内敛的“藏”,这是合乎阴阳的养护。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阳气不足,易受寒邪侵袭。昼夜温差常有十几度的落差,就如今年的暖冬,反常的天气增加了感寒的概率。各人体质不同,短时间改变不易,所以我们就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其中需要捂好人体的这几个部位。头部,为诸阳之会,外出需要做好防护,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以及体质虚弱的人;颈部,肺经在前、膀胱经在后,极易受风入侵,引发感冒、落枕,冬季风大还是用高领或围巾护好。后背,阳脉之海督脉与六经最外的藩篱膀胱经循行,穿件背心固护可以让身体更缓和,也可以晒晒太阳以温经散寒;脐周,“先天之结缔,后天之气舍”,此处受寒易致腹泻、痛经等;足部,常言道“寒从足下起”,外出做好保暖事半功倍,另外晚间还可以足浴帮助睡眠。此外还需注意如膝关节没有肌肉、脂肪保护的部位,寒湿极易侵入,要注意保暖。
做好了预防,再来谈谈保健。国人在冬令时节喜欢食补,中医讲究“秋冬养阴”,进食补益肝肾、温热的食物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寒冷。但尚需注意不宜大补、过补,体壮者日常饮食即可,体弱者尚有气虚、血虚、阳虚之别,科学辩证调理才能真正进补。可多注意健养脾胃,润肺防燥。
生命在于运动,虽然讲究保暖,也不能过度贪暖,整日在暖气房中猫冬。“动者生阳”,阳气运行可以抵御寒冷,也助于排出寒湿;建议在上午或午后气温升高时适当做户外运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散步、慢跑、骑行等室外活动。在这里特别叮嘱患有心脑血管慢性病及呼吸道疾病的中老年朋友,避免在晨起过早出门锻炼,此时室内外温差过大,易促发急症。
常用的养生方法如穴位按摩、灸法,可选择大椎穴、足三里、关元穴、神阙穴、涌泉穴等,对于脾肾亏虚、阳气不足者尤其适合。另外晒太阳又称为“天灸”,是帮助我们日常补阳气最简便的方法。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做到高水平的健康管理,让养生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