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现阶段,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导致冠心病发病概率逐渐增加。冠心病患者除了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还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这样才能够加快患者恢复速度,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一、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受阻,造成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的一种缺血性心脏病,该病发生与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肥胖、吸烟也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患者患病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患者会出现心绞痛、呼吸短促等症状。
二、冠心病如何护理?
(1)饮食护理
合理饮食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控制自身体重,还能够降低患者血压和胆固醇水平,有助于降低患者冠心病发作风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进行低盐饮食,如盐分过多,会造成患者体内存在较多的水分,导致患者心脏负担加重。因此,冠心病患者应避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高盐食物,尽量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保持低脂饮食,如果过量食用含有丰富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会导致患者血液中脂质水平升高,会增加患者动脉堵塞的风险。患者要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食用,如鱼类、禽类、蔬果等,尽量不要食用油炸和高油脂食品。
日常饮食过程中应增加纤维摄入量,纤维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胆固醇水平,还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消化功能,日常生活中可多食用豆类、全谷类、蔬菜和水果,可增加患者自身纤维摄入量。一般情况下冠心病患者都存在体重过重或者是肥胖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增加患者心脏负担。患者要控制好饮食总热量,这样可减轻患者的体重,减轻患者心脏负担。日常饮食要保证饮食规律,按照一日三餐时间定时进食,要避免出现长时间空腹或者是暴饮暴食的情况,这样可保证患者血糖稳定性,减轻患者心脏负担。
(2)心理护理
冠心病患者如果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会导致患者心跳加快,从而导致心肌耗氧量加大,会引发患者出现心绞痛,如果情况严重甚至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尽量不要出现过于紧张、生气等情绪,否则会导致冠心病复发。患者家属要做好患者心理的安抚工作,日常生活中能够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面对生活,帮助患者释放不良情绪,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3)生活护理
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如果患者日常生活中睡眠不足,会对患者情绪和食欲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因此,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睡眠,提高自身睡眠质量。如患者中午可适当午睡,但是睡眠时间不宜过长,晚上尽量不要熬夜,保证作息规律。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应适当进行劳动或者是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等,特别是肥胖应多进行劳动,可达到减重的目的,从而避免冠心病复发。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方面的疾病。
中老年人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特别是患有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排便时患者用力会导致心率异常,容易诱发急性心血管疾病。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生活中多喝水、多食用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戒烟限酒,预防便秘的出现,如果出现便秘要及时就医,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对症处理。根据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在冬季等寒冷季节,会出现缺血性事件。稳定型心绞痛一般在日间发作,变异型心绞痛多在夜间发作,患者要对心血管事件发生季节和昼夜规律,根据实际发病情况对生活节奏进行调整,并使用药物进行预防,降低疾病发作概率。
综上,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要注意,除了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服用药物以外,还要做好各方面护理工作。